據昨日報道 英媒稱,雖然無緣前三次工業革命,但中國顯然不會缺席正在來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無論是大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的國家戰略,抑或中國本土新興行業領軍者的不斷壯大,可以預見中國躋身第四次工業革命潮頭不是夢。[詳情]
德國工業4.0的代表性企業、工廠和過程自動化解決方案巨頭費斯托(Festo),在法國召開第16屆全球媒體大會,發布了全新的數字化戰略。通過硬件軟件化、硬件數字化、數據云端化以及客戶溝通數據化等方式,全面擁抱物聯網和數字化。[詳情]
大規模的建模和大數據分析必然會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這在計算資源高度分布發達,芯片價格極其低廉,而且網絡,尤其是無線網絡隨處覆蓋的今天和未來,將變得觸手可及,且十分廉價。[詳情]
一些信息化技術,比如平板電腦,因為可以觸屏操作,又和智能手機的操作方式接近,可以降低信息化使用的能力要求,對各個工位進行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AR/VR等技術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詳情]
智慧院所就是要將信息技術跨界融合背景下的“智慧”與傳統科研院所的業務相融合。智慧院所的核心思想與本質是:利用知識自動化將人從繁重的事務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多精力用于創新,并基于知識自動化提高科研院所的決策、創新的能力與效率。[詳情]
經過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制造業已經完成了“量的積累階段”,進入以企業全面轉型和升級為核心任務的“質的提高階段”。隨著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傳統制造業掀起了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詳情]
習近平:加強“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
近日,在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主流媒體發表題為《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詳情]
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很多共同點,在智能化這個基礎上是基本一致的。德國在基本的制造領域,比如零部件,車間,供應鏈,制造技術給與極大的關注。美國在整個產業鏈的網絡化,資源的整合,通用的模型等方面有著宏大的構想。[詳情]
一直以來,制造業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脊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其主要拉動力之一,引領中國步伐高速前行非他莫屬。談及中國制造轉型的首要發力點,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認為,獲得產業鏈品牌資產和核心技術至關重要。[詳情]
未來10年,很多行業將會經歷柯達所發生的事,而大多數人尚未看到它的來臨。這樣的事情現在都在發生:人工智能、健康、自駕車及電動車、教育、3D打印、農業和就業。歡迎來到第4次工業革命。歡迎來到指數時代。[詳情]
7月7日下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深圳寶安體育館以“初心與匠心”為主題,講述了格力電器在發展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大道理,是“中國智造”的生動樣板和優秀案例,是企業經營的活教材,值得我們認真研讀。[詳情]
《與德國智造同行》歷時18個月、長途跋涉26000公里,目光穿越百年、跨越東西兩個文明,追本溯源、尋求德國工業成功的答案。紀錄片《與德國智造同行》,播出第一、二集。[詳情]
經典控制理論最基本的思想體現在“反饋”這個概念上。如何深刻地理解反饋呢? 在我看來,要深入理解“反饋”,應該看與它的對偶概念,也就是“前饋”。前饋就是接到指令以后,按照預定的邏輯順序執行。[詳情]
2015年,“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強勢來襲,兩化融合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作為中國首批、行業唯一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三一扛起了“中國智造”的大旗。[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