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消息,日前,武漢市出臺《進一步推進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本次出臺的新政聚焦全市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生物農業、健康服務等五大領域,政策覆蓋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研發、生產、流通、應用、服務和金融全產業鏈條,并瞄準重點企業引進培育、高端創新人才招引、提升創新服務保障及支持新模式、新業態發展。[詳情]
力神電池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再下一城。[詳情]
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8日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按照《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統一部署,有序推動以數據中心、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發揮其“一業帶百業”作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詳情]
12月7日消息,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科技”)與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神州控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聚焦智能城市領域,從業務、產品、技術、運營等多個層面開展深入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強強聯合,共謀發展。 [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公布2021年度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名單的通告
按照《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管理辦法》(工信部企業〔2017〕156號)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推薦2021年度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通知》(工信廳企業函〔2021〕90號),經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推薦、專家評審和公示,確定了2021年度292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名單見附件),有關事項通告如下:[詳情]
中國聯通:5G消息是公司大應用戰略中的重點工程 搭建了300余項示范應用
12月8日消息,在2021年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聯通副總經理何飚表示,中國聯通剛剛發布了全新的公司戰略“強基固本、守正創新、融合開放”,明確了“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的公司定位,將持續圍繞“大聯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開展業務布局。 [詳情]
11月13日,科技部正式復函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鄭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標志著鄭州市進入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先行先試戰略布局。 [詳情]
2021年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127.9%,繼續保持成倍增長;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單晶硅等產量也均保持在兩位數增長。[詳情]
據《關于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工廠建設的通知》要求和《浙江省綠色工業園區建設評價導則(暫行)》《浙江省綠色工廠建設評價導則(暫行)》規定,經各市、縣(市、區)申報、答辯,組織專家聯合評審,將2021年浙江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和工廠名單進行公示。[詳情]
隨著“軟件定義”理念得到廣泛實踐,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已進入產業化推進階段。江明濤表示,一方面要大力支持開展“軟件定義”及泛在操作系統平臺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構建“軟件定義”核心技術體系;另一方面要培育“軟件定義”創新應用生態,建立面向高端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等典型行業領域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組織開展試點示范,探索“軟件定義”生態發展與運營模式。[詳情]
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將落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并提出,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4.8億噸;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詳情]
日前,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西局和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出臺了“兩制度一通知”,奠定了山西省煤礦安全雙重預防示范創建的制度基礎。[詳情]
企業供應鏈的高效運行,不僅要求外部流通鏈條的穩定順暢,也要求企業內部的場內物流系統高效運作。[詳情]
目前,由中國海油氣電集團建設運營的我國首座沿海液化天然氣(LNG)船舶加注站在海南省澄邁縣馬村港碼頭正式投運。該加注站的投用填補了國內沿海LNG船舶加注站的空白,為我國推廣海洋船舶應用LNG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詳情]
日前,財政部發布《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治理資金將支持開展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土地整治。其中,采取項目法分配的獎補資金,工程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獎補3億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