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以機器換人”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工業機器人進口也日趨火熱。據廈門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廈門關區進口工業機器人72臺,同比增長3.2倍。3月份當月進口48臺,創2015年7月份以來月進口量新高。[詳情]
美國企業制造的“后空翻”機器人,日本企業制造的能跑步的機器人……這些代表著一個國家頂尖創新能力的產品,總是能在深圳市民的朋友圈“刷屏”。[詳情]
根據《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號公告)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部裝〔2017〕161號)要求,工信部組織各地方工業主管部門開展了2017年度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企業公告申報工作。[詳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一些重復繁瑣性的工作崗位完全可以有機器人來代替,節省了人力勞動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詳情]
極客爸爸和奇幻工房聯合發布的《2017全球教育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從2011年開始一直處于穩步增長階段,2017年占據全球市場份額10.8%。伴隨著國家政策扶持、消費升級及全面二孩的推進,2018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到7.5億人民幣。[詳情]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我國國內機器人市場迅速升溫,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將劇烈。[詳情]
【智匯工業編者語】隨著科技的發達,機器人的數量將要超過人類了嗎?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皮爾森博士的看法。[詳情]
近些年智能倉儲機器人風靡全球,從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倉儲機器人Kiva Systems開始,緊接著瑞士 wisslog、以色列 Transwheel 、硅谷Fetch和Freight 以及國內的GEEK+、快倉、海康威視、新松、昆船、水巖科技等公司紛紛入局,智能倉儲機器人(簡稱:AGV)因此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詳情]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具體內容如下:[詳情]
平時不論是新聞上看到的工業機器人、雙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還是動漫作品里的機器人形象大部分是機器人本體,而機器人控制系統則是幕后功臣,類似于人的大腦,這個控制系統往往安裝在機器人本體的內部或是有一個單獨的控制單元。[詳情]
到2020年,推廣應用3萬臺工業機器人,建設1000條智能生產線、300個智能車間、150個智能工廠……4月16日,在2018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上,河南省工信委發布了《2017年河南省智能制造白皮書》,河南智能制造的2020年目標正式出爐。[詳情]
2017年上汽通用武漢基地整車產量突破70萬輛,達705542輛,年均產量、產值增速超過60%,創造中國汽車工廠單廠量產、達產“最快紀錄”。[詳情]
“下一代機器人將‘與人共融’,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將在機器人創新舞臺上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失掉這個機會,也許會更加落后。”4月13日,在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8Robo 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詳情]
近日,蘇寧物流又一大型AGV機器人倉投入使用,倉儲黑科技落子濟南,這也是目前整個山東半島第一座真正實現機器人智能化運作的物流倉庫。[詳情]
華為很少對外公布其工廠車間的生產視頻,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讓我們國人自豪的企業,感受其自動化生產線,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