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讀中國制造2025。[詳情]
據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20年內將會有47%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專家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最先代替流水線上不斷重復單一動作的工人,但是與藝術創作相關、與人交際的公關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斷或思考的工作,難以被取代。[詳情]
高壓變頻器屬投資類設備,主要用于節能和改善生產工藝。其未來市場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詳情]
12月2日,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審議由裝備工業司組織編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 這對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大喜事。長期來看,該規劃對機器人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起到指導作用。短期來看,隨著規劃出臺時間的臨近,機器人概念股受到利好將被催化,實現良好市場表現。[詳情]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機器需要傳感器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正確執行相關的操作。機器人已經開始應用大量的傳感器以提高適應能力。例如有很多的協作機器人集成了力矩傳感器和攝像機,以確保在操作中擁有更好的視角,同時保證工作區域的安全等。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工業傳感器的盤點。[詳情]
正在北京舉辦的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人氣爆棚,受到高層和經濟界人士的高度關注。這不僅是因為機器人終端消費領域正在不斷擴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生產,是開啟中國制造“工業4.0”之門的一把金鑰匙。[詳情]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弱點制約了其快速發展的腳步,在其細分領域,還存在著基礎薄弱,質量水平偏低,核心技術缺失,知名企業鮮有等現實問題。[詳情]
我國今天已是毫無爭議的網絡大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早幾天發布的內容顯示,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互聯網科技已在我國上個五年計劃中完全發揮了對產業發展和模式的“顛覆性”效果。而6.3億網民,近5億智能手機用戶,在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占據四席。[詳情]
“工業互聯網+”不僅包含工業的升級,也包括互聯網的升級,在工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后,還要進一步發展。[詳情]
“互聯網+”這一概念,不僅是一個口號,其背后是正在拉開大幕、波瀾壯闊的產業重構的大時代。互聯網正在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全面滲透。從互聯網同產業、企業結合的視角來看,“互聯網+”的構成,可以分成四大板塊: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工業制造、互聯網+新興服務、互聯網+企業運營。[詳情]
正泰電器:擬增發收購控股股東光伏資產,打造能源互聯網和工業4.0龍頭
正泰新能源開發擁有GW級已并網電站與電池組件制造產能:正泰新能源開發是業內最早涉足光伏電站的企業之一,自2009年起即自主投資開發光伏電站;目前主要從事國內外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EPC工程總包及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及銷售,目前已成為國內光伏電站的龍頭企業。[詳情]
工業制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在“互聯網+”時代,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基于互聯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驅動制造業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互聯網+”協同制造強調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及理念,促使制造企業、用戶、智能設備、全球設計資源以及全產業全價值鏈之間的互聯互通與高效協同。[詳情]
為進一步加快推動林區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互聯網+”對森工林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作用,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和提升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使林區主動適應和引領森工林區生態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全林區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森工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特制定本行動計劃:[詳情]
西門子正大力推進“數字化企業”(Digital Enterprise)發展。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何睿祺(Klaus Helmrich)在4月13日舉行的2015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我們而言,‘數字化企業’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愿景。如今,我們已經在向客戶銷售‘數字化企業’的關鍵要素。”西門子已經開始在不同業務領域提供面向數字化未來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詳情]
世界首款3D打印金屬自行車架于日前亮相,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它由英國唯一的激光熔融系統制造商雷尼紹與英國自行車設計和制作公司聯袂制造。[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