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未來的景象已經成為現實——設備可以像人類的感覺一樣探測周圍的環境,并與之互動。的確,傳感器拉近了與數字世界的距離。傳感器讓智能設備和機器人能夠看到、聽到、感覺到并直觀地“了解到”周圍的環境。這些傳感技術讓人與智能設備之間能以空前的、更加自然和無縫的方式進行交互,也讓機器人能越來越多地像人一樣去看、去聽、去感覺、去互動。從而簡化了我們的生活。這里的決定性因素是來自不同傳感器對信息的解讀和連接。[詳情]
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了《5G消息白皮書》,重新定義了5G時代的短信形式、業務場景與應用模式。同時,為了增強傳播效應與“生態”感,三大運營商還拉來了華為、小米、vivo、OPPO、中興、三星、聯想、魅族、海信、蜂動、菊風等11家終端合作伙伴站臺背書,聲勢很是隆重。[詳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面向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從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態等多方面幫助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詳情]
近日,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20》(簡稱《報告》),稱蓄熱式電采暖不應成為未來農村主要的取暖形式。[詳情]
?隨著人工智能(AI)、物聯網技術快速向各行業滲透,現如今,建筑節能領域的理念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改以往只在建筑墻體、配套電器設備等方面做文章的慣例,開始重視向管理節能、系統節能發展。[詳情]
環境污染物是指進入環境后使環境的正常組成和性質發生直接或間接有害于人類的變化的物質。大部分環境污染物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的。有些物質原本是生產中的有用物質,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由于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僅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且可能成為環境污染物。[詳情]
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文要求,2014—2020年中國東部地區現役30萬kW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和有條件的30萬kW以下公用燃煤發電機組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的環保改造,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 mg/m3,目前國內尚無相應煙塵儀測量技術標準。該文列舉了目前市場是主要應用于濕煙氣顆粒物測量的技術及方法。[詳情]
?4月 3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關于有序推進新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規定 2020年 1月 20日后并網發電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含沼氣發電)項目為新增項目,可享受國家政策補貼。[詳情]
3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黨組專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確定引領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戰略制勝、強化戰略引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而奮斗。[詳情]
工業互聯網領域“新政”和相關研究成果頻頻出爐:工信部近日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與此同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這是國內首次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相關研究成果,為全面把握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態勢、明確政策實施效果提供了重要參考。[詳情]
?中國工業互聯網需要具備兩個基本面,一是懂工業,二是能連接,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品種眾多,連接協議和設備種類是成千上萬的,連接的目的就是基于云端的變化對工業機器進行控制,上行采集數據,下行控制機器,實現機器上下行連通。[詳情]
4月9日,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快卜新能源”)儲充檢城市示范網的首個網點在上海市楊浦區投入運營。據悉,除上海首批10個網點外,還將有更多儲充檢一體化示范站在四川、山西、福建等地落地。[詳情]
4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早在2015年,《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就已列入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急需的項目”,也是整個能源法體系的“龍頭”項目。[詳情]
配天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鵬在由仲愷高新區管委會主辦,惠州市工信局、惠州市商務局、惠州市貿促會指導,OFweek維科網承辦的“2020仲愷高新區全球在線招商推介會暨智能制造高層在線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工業機器人助力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的演講,以下是精彩分享。[詳情]
雖說現在全國ETC普及率已經超過了90%,但仍有不少車主沒有安裝,為了方便這些車主后續安裝ETC設備,2020年政府推出的兩條ETC新政策值得關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