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米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出“大規模投入底層技術,致力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的新十年目標,并將芯片、AI和OS確定為重點投入的三大技術賽道。據悉,小米近五年研發總投入達1050億元,今年預計研發投入300億元。目前,小米有工程師超過2萬人,其中芯片工程師超2500人。[詳情]
5月14日12時12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后成功將太空計算衛星星座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詳情]
南大團隊實現具有手性選擇性的光子晶體結構,可用于智能汽車和智慧工廠
近日,南京大學陸延青教授和寇君龍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基于光子晶體圓偏振態的多功能成像器,該器件能夠同時提供亮場成像和高分辨率的邊緣檢測兩種可切換功能。[詳情]
助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創投實錄:人形機器人賽道跑出“工業派”黑馬,首個“省戰新直投項目”埃斯頓酷卓的硬核突圍
3月26日,南京正式揭牌成立機器人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全力培育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全速競攀機器人產業發展新高地。[詳情]
近日,庫卡(KUKA)宣布推出的iiQKA.OS2機器人操作系統,iiQKA.OS2是一款全新的、支持人工智能且基于網絡的機器人操作系統,旨在簡化工業自動化流程。[詳情]
澳大利亞科研團隊已研發全球首個針對分娩緊急場景的VR培訓系統
近日,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宣布成功研發全球首個針對分娩緊急場景的 VR 培訓系統"NEONATE",該系統依托 VR 技術,構建出高度仿真的分娩危機場景,為醫護培訓帶來革命性變革。 ?[詳情]
換熱器作為熱能傳導的關鍵裝置,已滲透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數據中心、船舶、工廠以及各種建筑物中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詳情]
4月3日,日本川崎重工集團公布了可供人類騎乘的四足機器人概念模型“CORLEO”。[詳情]
匯川技術機器人斬獲德國TUV功能安全認證,全球化征程再添“安全引擎”
近日,匯川技術工業機器人成功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TUV Saar的嚴格評估,斬獲EN ISO 13849-1(PL d)功能安全認證與EN ISO 13849-2驗證認證雙證書,成為國內少數同時滿足安全控制系統“設計-驗證”全流程國際標準的企業。[詳情]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單位合作,成功研制出多模態長壽命的光聲量子存儲器時長創世界紀錄。[詳情]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AI眼鏡產品成為關注焦點。[詳情]
“智能機器人進樓宇”場景應用供需對接會在成都舉行。成都本土孵化培育的智能機器人與成都市50余家寫字樓、商務(長租)公寓、高端住宅物業服務企業進行了深度供需對接。[詳情]
美光移動解決方案助力三星 Galaxy S25 系列 AI 體驗再創新高 三星旗艦手機 Galaxy S25 Ultra、S25+ 和 S25 采用美光內存和存儲解決方案,開創多模態 AI 體驗
2025年2月24日,中國上海 — 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U)近日宣布,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的部分設備已搭載美光業界前沿的 LPDDR5X 內存和UFS 4.0。該系列引入多模態 AI 助理,開創性地為用戶帶來直觀且能夠感知語境的移動 AI 體驗。此外,美光已首次向市場出貨能效領先的 LPDDR5X 內存,其功耗降低幅度超過 10%。[與 JEDEC 標準操作相比] 借助全新的 One UI 7 系統,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成為用戶強大的 AI 伙伴,通過多模態 AI 助理無縫解析文本、語音、圖像和視頻,為用戶的獨特需求提供個性化體驗。[詳情]
“AI for Life Science研討會”吸引兩百余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圍繞“AI for Life Science”的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