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今年5月的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到2060年前后有50%的概率完全超過人類,在10年內人工智能在翻譯、高中水平的寫作、駕駛卡車,售貨員等方面將超過人類。
我們的調研發現人工智能已經不再停留在概念,電商、互聯網廣告、安防的智能化正在催生新的商業機會。我們認為數據比算法更重要,建議投資人積極布局數據中心、傳感器、半導體等受益行業的投資機會。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中金點睛”
人工智能不再是概念
我們的調研發現,基于人工智能的視頻分析技術正在不斷拓寬安防技術的應用范圍,實現實時車輛軌跡追蹤等以前只有在警匪片里才有的新功能。通過基于用戶畫像的精準廣告投放,互聯網公司在過去三年提高了廣告單次點擊成本(CPC)170%。IBM Watson從2015年開始為病人提供肺癌等四種癌癥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汽車主機大廠的路線圖顯示2021年前后能夠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服務。這些新技術的商用無疑會對公共安全、醫療、廣告、汽車制造業造成顛覆性的變化。
數據比算法重要
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商業化,僅僅依靠技術是很難繼續走下去的。數據的規模和采集能力決定了人工智能在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在這方面,感謝線上消費的發展和十幾年平安城市建設,互聯網和安防行業的智能化走在了其他行業前面。
看好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東方網力、千方科技在安防和互聯網行業的AI變現機會。醫療大數據是下一個熱點,看好東軟、思創醫惠和東華軟件在醫療大數據領域的長期成長機會。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只有投入更多的研發人員和數據,才會獲得更多的智能。僅靠一兩名人工專家很難解決復雜的人工智能問題。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轉型,需要依靠的是在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在這方面,華為排名全球前十,阿里巴巴、中興、百度、騰訊、海康等公司也在世界前列。
看好數據中心/傳感器/半導體行頁面臨結構性成長機會
智能化有兩個直接結果。第一是企業服務加速向云計算的遷移。我們預計全球公有云市場今后幾年保持25%的年復合增長,到2020年達到約950億美元的規模。為了支撐云服務發展,八大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在數據中心資本開支到2020年將達約900億美元,約占全球電信業資本開支的25%。第二是收集數據需求的增加,手機及汽車上搭載傳感器數量大幅上升。我們預計車載傳感器市場從2016年的82億美金擴大到2025億的290億美金(15% CAGR)。數據中心及手機、汽車內計算能力的上升,推動人工智能相關芯片需求從2016年37億美金擴大到2025年的566億美金。推薦歌爾股份。
風險
人工智能創新進度低于預期。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