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對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揚激勵,其中,東莞市因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受到表揚激勵。
“這是近年來東莞依托智能制造提升產業含金量,從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強市的碩果之一。”東莞市市長梁維東昨日接受“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能制造主題網絡采風團采訪時稱。據了解,東莞今年重點構建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將零碎化的要素資源和產業鏈條連接成一個相互支撐、共生共榮的產業系統,實現東莞智能制造的跨越式邁進。
“智、全、鏈”三方面打造全生態鏈
從2014年開始,東莞就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自2014年9月至今,東莞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2698個,總投資約386億元。而項目完成后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5倍,產品合格率平均從86.1%提到90.7%。由于效率提高,相對減少用工近20萬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降9.43%。
今年,東莞市出臺《強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構建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全生態鏈的核心在于“智、全、鏈”三個字。
“智”就是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現生產模式的智能化、定制化和柔性化變革。“全”就是要配齊全要素資源,引導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裝備制造商以及軟件信息服務商等三大供給在莞植根。“鏈”就是要打造一個生態式的發展閉環,將過去零碎化的要素資源和各自為政的產業鏈條,連接成一個相互支撐、共生共榮的產業系統,實現東莞智能制造的跨越式邁進。
企業轉型智能制造服務商
昨日下午,采訪團先后到訪東莞智能制造代表性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東莞機器人產業協會。廣東長盈是東莞智能手機產業的代表企業,是東莞實施智能化改造的代表企業。近年來,累計投入機器人2000余臺,自動機1500多臺。廣東長盈總經理任項生介紹,一條組裝線,原本人工組裝需要101人,現在采取機器全自動,只需2到3人;一條組裝檢測生產線,原本人工檢測需要116人,如今采取機器全自動,減少至8人。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