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終端增長放緩已成定局,調研機構和運營商均預測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IDC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1.7萬億美元;中國移動也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8300億美元,物聯網連接設備將達500億。
萬物互聯是大趨勢,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連接技術的興起。隨著公共事業、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規模的擴大,遠距無線傳輸的應用需求也開始增長起來。作為低功耗廣域網(LPWAN)的新興技術,NB-IoT(窄帶物聯網)一經推出便獲得密切關注,發展之迅速,儼然已成為物聯網市場最被期待的連接技術。與已步入商用階段的Lora、Sigfox技術一樣,NB-IoT即將成為實現商用的低功耗連接技術。
NB-IoT生態系統勢不可擋
其實,NB-IoT標準才剛確定半年時間。去年6月,NB-IoT作為3GPP R13一項重要課題,其對應的3GPP協議相關內容獲得RAN全會批準,這意味著歷經兩年NB-IoT標準核心協議正式完成。從縱向來看,目前在低功耗廣域網領域,已形成“底層芯片—模組—終端—運營商—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芯片在NB-IoT整個產業鏈中處于基礎核心地位,從目前芯片廠商的準備來看,包括華為、高通、Intel、MTK、RDA、中興微、大唐等所有主流芯片廠商都有支持NB-IoT的產品規劃。
以射頻起家的銳迪科(RDA)在無線連接方面,也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繼2014年7月被紫光集團正式收購以后,2016年2月,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兩家公司合并,在新的體系架構下,銳迪科被賦予了新的定位“物聯網”。RDA研發副總裁王靖明博士向集微網表示,RDA未來將以無線連接為核心,發力萬物互聯所必須的信息感知、信息處理以及信息傳輸領域;而在整個物聯網連接中占比超過85%的輕物聯網技術,將成為RDA未來產品的主要方向。
據集微網了解,憑借著超低功耗設計和極高的集成度,銳迪科NB-IoT芯片RDA8909即將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量產。RDA8909 支持2G、NB-IoT雙模,通過合理規劃芯片配置,產品覆蓋面極為廣泛。同時,RDA8909符合3GPP R13 NB-IoT標準,還可以通過軟件升級支持最新的3GPP R14標準。此外,另一款支持eMTC、NB-IoT和GPRS的三模產品RDA8910也在準備中,預計將于2018年第二季度正式量產。
目前全球已經有21家運營商承諾部署NB-IoT網絡,預計2017年底才會正式部署25張NB-IoT網絡。而從國內三大運營商來看,中國電信已在國內7個省,合計12個城市啟動NB-IoT的大規模外場測試工作,爭取在2017年6月前完成NB-IoT的試商用目標,力爭年內實現商用;中國聯通計劃2017年初推進重點城市的NB-IoT商用部署,2018年開始全面推進國家范圍內的商用部署。
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已圍繞NB-IoT發布各自的發展方略,雖然還未正式實現商用,但是對于產業鏈廠商們來說,必須搶在市場爆發前做好產品準備。據集微網了解,目前RDA正與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就RDA8909的應用場景積極調試準備中。
NB-IoT的優勢與挑戰
作為一項應用于低速率業務中的技術,NB-IoT有5大眾所周知的優勢:海量連接(50k+用戶容量/200kHz小區);深度覆蓋(比GPRS覆蓋增強20dB+);超低功耗(基于AA電池,使用壽命可超過10年);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低帶寬帶來的是低成本);穩定可靠(保證數據成功回收率達99%)。這大大解決了遠距離無線連接應用中對于價格、成本和功耗等方面的關鍵問題。
反觀現階段的LPWAN市場,表現最為突出的是Sigfox與LoRa兩大技術。今年2月前者獲得西班牙電信在全球范圍內的采用,后者被法國運營商Orange認為是一種可以解決眼下物聯網需求的技術。與Sigfox與LoRa相比,NB-IoT雖仍未實現商用,但依靠強勁的3GPP移動通信生態系統做為后盾,相信一經商用便會迎來快速成長期。
對于Sigfox、LoRa、NB-IoT技術的未來,RDA研發副總裁王靖明博士表示,短期來看這些技術是并存的,但從長期來看,由于NB-IoT 的規模效應,它將會逐漸替代前兩者。在未來,物聯網將逐漸呈現芯片集中化、應用碎片化的發展態勢,藉時技術將不是芯片廠商比拼的重點,而會更多的從服務和對行業的理解方向著手。
盡管NB-IoT的市場前景讓我們干勁十足,但現階段仍舊面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首先便是價格戰。雖然在NB-IoT大規模商用后成本會逐漸降至3美元,甚至更低,但目前單個連接模塊還要5到10美元,價格略高。而支持藍牙、Thread、ZigBee標準的芯片價格僅需2美元,甚至支持一種標準的芯片價格不足1美元,這種價格差距讓企業不得不考慮NB-IoT現階段的高成本問題。
其次,NB-IoT剛剛走向市場,在商用階段必然會遭到其他技術的抵抗。相對于已步入商用的Sigfox與LoRa,NB-IoT 仍處于市場初期階段,還會許多技術和市場化問題亟待解決。
最后,NB-IoT爆發性的應用還未出現。目前討論較多的智能停車、智能抄表、智能井蓋等應用總體市場體量還不夠大,如果遲遲未能找到爆發性市場應用,恐怕會影響芯片廠商進一步優化產品性能的積極性。
盡管困難還很多,國內運營商非常看好NB-IoT的未來發展,目前正與企業間積極合作,推動NB-IoT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據集微網了解,華為與多個運營商合作完成了智能抄表、智能停車系統演示和驗證,正在和政府談及車牌改造項目;中興通訊也與多個運營商開展智能停車、智能抄表、智能井蓋及安全監控等業務;英特爾、中國移動以及愛立信合作完成了環境檢測應用。除行業應用外,消費類行業如白色家電廠家也開始采用NB-IoT芯片進行產品開發。
我們可以預見,NB-IoT生態正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態勢成形,并在不斷加快萬物互聯新時代的到來。相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量級化的市場應用出現,NB-IoT技術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