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兩區”建設,助力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和北京中德產業園建設,精準服務外籍人才。5月31日-6月2日,由順義區總部人才中心、北京中德產業園管委會、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聯合主辦的“聚力順義·智創未來” 北京中德產業園高層次人才政策宣講會成功舉辦。此次活動還得到了順義區委組織部、順義國際人才社區辦、順義區人力社保局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北京中德產業園入區企業及順義區內外智能制造企業代表600余人次觀看直播。
宣講會由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副秘書長趙麗麗主持。順義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李磊對北京市人才引進政策進行了講解,涵蓋了高層次與緊缺急需人才引進、留學人員引進、“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辦理、服務渠道等內容。順義區總部人才中心聯絡服務科科長高立群詳細介紹了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權、順義區“梧桐工程”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和積分評估的相關政策,具體介紹了辦理流程及所需申請材料。順義區人力社保局人才服務科副科長李萬圍繞“如何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申請所需材料的種類和需求”進行了解讀。政策宣講結束后,宣講人還就企業和人才關心的重點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副秘書長趙麗麗
順義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李磊
順義區總部人才中心聯絡服務科科長高立群
順義區人力社保局人才服務科副科長李萬
順義區作為北京地區國際高端人才的核心集聚區之一,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便利的對外交通、完善的國際教育、醫療和商業服務配套,吸引近萬名常住外籍人士。擁有優質國際學校10余所,配備和睦家國際診所等涉外醫療機構,布局有祥云小鎮、榮祥廣場、歐陸購物中心等多層次商業網點,設立了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將有利于全面服務于國際人才生活和發展需求。
外國人“一站式”服務大廳
順義區政協委員、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秘書長李巍表示,疫情期間,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采取多樣化方式精準服務區內德資及會員企業,全力打造北京中德產業園直播平臺,聯合區內相關部門開展“不見面送政策”等系列活動。李巍還表示,協會將通過多渠道多形式了解會員企業經營情況,掌握企業核心需求及困難,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間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發展精準護航。
作為聆聽本次政策宣講會的首批入駐北京中德產業園企業代表,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吳赴清表示,感謝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搭建的政策宣講平臺,通過此次政策宣講會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了順義區人才引進相關政策細則,通過線上互動,解決了用人單位在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吳赴清還談到,微構工場在落地期間,得到了順義區政府、北京中德產業園管委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在辦理人才引進和“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期間,得到了順義區委組織部、順義區人力社保局以及順義區總部人才中心等機構的“一對一”專業服務和指導。通過區內相關部門的精準化服務,進一步助力微構工場以人才為依托,在北京中德產業園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
吳赴清還表示,微構工場已在北京中德產業園設立公司總部,正在搭建年產1000噸高端生物材料PHA的智能化示范生產線,同時搭建中德合成生物學研發中心。未來五年微構工場將以北京中德產業園為基礎,在全國布局PHA和高值化合物生產基地,打造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獨角獸企業。
微構工場總部基地
伴隨著人才政策落地、落實和落細,北京中德產業園進一步打通入區企業人才資源發展通道。產業園堅持高起點定位,精準發力,積極探索以國際人才創業平臺為載體,以人才為引擎,以政策為支撐,帶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驅動發展的新機制,助推人才高地建設。人才引進政策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助力北京中德產業園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產業園還通過多領域、多層次與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在德國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設立海外辦事處;與北京市三中院、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共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引進一批優質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為北京中德產業園企業及外籍人才提供綜合服務,打造高端人才創業樂園。
北京中德產業園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