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首個數字經濟五年計劃,《規劃》對十三五時期數字政府建設作出肯定,特別指出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監管效能大幅度提升,“一網統管”等服務管理新模式得到廣泛普及
在規劃中,還可以看到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概念。此外,規劃還提到發展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云游戲等新業態。創新發展“云生活”服務,深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8K高清視頻等技術的融合,拓展社交、購物、娛樂、展覽等領域的應用。這些也與當下正流行的“元宇宙”有一些相似之處。
《規劃》強調,要面向政務服務、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語言智能等重點新興領域,提供體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務,推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政公用設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
《規劃》還強調,要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數據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因地制宜構建數字孿生城市。
主要指標
七個方面迎驅動,寬帶用戶5年要增8倍
從細分來看,規劃亦給出了精確的數據。IPv6活躍用戶數、千兆寬帶用戶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全國網上零售額、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和在線政務服務實名用戶規模等七大方面都有重點量化。這其中,千兆寬帶用戶數要從2020年的640萬增至2025年的6000萬,增長規模按近8.3倍。而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增長亦接近兩倍。
關鍵詞:區塊鏈
要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
要增強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大政務信息化建設統籌力度,強化政府數字化治理和服務能力建設,有效發揮對規范市場、鼓勵創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支撐作用。建立完善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統計監測和決策分析體系,提升數字經濟治理的精準性、協調性和有效性。推進完善風險應急響應處置流程和機制,強化重大問題研判和風險預警,提升系統性風險防范水平。探索建立適應平臺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推動線上線下監管有效銜接,強化對平臺經營者及其行為的監管。
要推動“數字絲綢之路”深入發展。加強統籌謀劃,高質量推動中國—東盟智慧城市合作、中國—中東歐數字經濟合作。圍繞多雙邊經貿合作協定,構建貿易投資開放新格局,拓展與東盟、歐盟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與非盟和非洲國家研究開展數字經濟領域合作。
統籌開展境外數字基礎設施合作,結合當地需求和條件,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跨境光纜建設合作,保障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服務網絡和應用支撐平臺,為廣泛開展數字經濟合作提供基礎保障。推動數據存儲、智能計算等新興服務能力全球化發展。加大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合作模式創新,支持我國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