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博士在施耐德電氣2021創新峰會“開放創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快捷鍵’”圓桌論壇上,闡述了企業、組織完成數字化時代“華麗轉身”的要素。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博士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迎接數字時代,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對此,潘天佑博士認為全方位、全方面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已然到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從企業內部單打獨斗的自創到開放式創新的共創是數字化時代的必然。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的今天,沒有企業可以獨自完成數字化時代的全面創新。
“找對場景、選對工具、挑對伙伴”,是潘博士給所有企業及組織通過開放式創新實現共創的建議。“在合作探索數字化創新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和機構所提出的具體業務場景,找到真正的痛點并判斷輕重緩急,然后決定采用何種技術方案,并借助合作伙伴對于行業、領域的深入洞察,最終將數字化技術轉化為場景價值。”產、政、學、研的整體合作將會為企業、組織帶來極大的優勢。如,施耐德電氣所具備的能源管理、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知識,以及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前沿計算機領域科研實力,能夠助力行業領軍企業更好地發掘、利用數據,實現數字化轉型中突破性的創新。
潘天佑博士指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還要注重三點:一是成長型思維,企業或組織不能固化在過去的成功之中,如果不能否定過去,就會失去創新的能力;第二要有針對創新試錯的包容性;第三就是組織的創新能力是需要訓練、培養的,需要借鑒組織間聯合共創的經驗。
(審核編輯: 小王子)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