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激光的四大本質特性是單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而當下的光纖激光產業卻普遍更關注功率指標,因為更高的激光功率能帶來更強的加工能力及更高的加工效率。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纖激光器廠家及系統集成商正以軍備競賽的強度追求更高功率(從1萬瓦到3萬瓦僅用2年時間,5萬瓦、10萬瓦新聞也陸續見諸報端),以期能在同類產品競爭中獲得優勢。
萬瓦激光器已成各展商標配
實際上,目前光纖激光器功率提升多采用光纖合束技術。這種技術是把對多個光纖激光模塊輸出光纖合束到一根更粗的光纖里,通過功率疊加的形式實現功率提升。這種技術方案較為成熟,能夠非常高效地實現功率提升,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萬瓦激光器均采用這種方案。但由于該技術已經普及,很難確保企業產品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再高功率都容易被輕易復制。OFweek激光網認為,只要不計較光束質量,用粗光纖進行合束,再高的功率都能實現,但粗光纖合束會極大降低光束質量,最終無法滿足激光“高亮度”的特性,也無法發揮激光特有的優勢,淪為采用激光放大技術制成的大能量“探照燈”。
激光技術和產品每年都在升級迭代,但沒有本質革新的功率提高似乎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光纖激光從業者發出讓激光回歸本質的號召:在提升激光功率之外,更需關注提升激光的亮度。
亮度與相對亮度:衡量激光器品質的重要指標
提升亮度,首先要知道亮度是什么。亮度(L)的定義是:光源在單位面積、單位頻帶寬度和單位立體角內發射的光功率,簡單來說就是“單位空間內激光的功率密度”,計量單位為cd/m2(讀作:坎德拉每平方米)。亮度的計算公式非常復雜,業內將其簡化為L∝P/(M2)2(通過功率和光束質量平方的關系體現亮度,但很難求出準確的亮度值)。
關注亮度,卻難以用明確的指標來衡量,這讓絕大多數激光從業者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大科激光董事長、學者出身的郭少鋒博士提出了“相對亮度”的概念,這一概念完美解決了困擾廣大激光從業者的亮度計算問題。
相對亮度(Lr)的定義是:選擇一種標準激光光源,把它的亮度定義成1,其他激光器亮度的關鍵參數(功率P、光束質量M2)與標準激光器亮度關鍵參數的比值,就是該激光器的相對亮度。由于目前激光行業已經進入萬瓦時代,因此把1萬瓦激光器(P=10000W、M2=10的光源)定義為標準光源,該激光器的相對亮度為1。計算公式為:
OFweek激光網認為,相對亮度概念的提出,為衡量激光器亮度提供了可靠、可計算的參數指標,在探究激光光源加工能力的本質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例如,M2=10的1萬瓦激光器相對亮度為1,M2=10的2萬瓦激光器相對亮度為2,M2=20的3萬瓦激光器(BPP約為7)相對亮度為0.75,而大科激光研制的M2=1.38的5千瓦單模激光器相對亮度則能達到26(這種激光器被業內稱為高亮度激光器)。由相對亮度的計算公式很容易得出,M2=20的3萬瓦激光器亮度低于M2=10的1萬瓦激光器,但二者都遠低于M2更低的單模激光器。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