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以及馬斯克“星鏈計劃”的實施,衛星互聯網正前所未有受到關注。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組建,意味著在國家統籌協調下,星網國家隊將與民營資本一起推動產業鏈成熟,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進入加速落地期。
4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來自中央政府網站消息顯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26日在京舉行,國務委員王勇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把準公司定位和發展方向,扎實做好公司組建發展各項工作,加快推動我國衛星互聯網事業高質量發展,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王勇指出,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是立足國家戰略全局、順應科技產業變革大勢的重大舉措。要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運行,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市場化運營機制,全面抓好運營管理,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做好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加強科技攻關,著力提高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和整體效能,確保系統安全穩定、自主可控。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大力弘揚傳承國資央企先進精神和優良作風,為企業組建好、發展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要發揮首家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雄安新區積聚,為雄安新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組建,意味著在國家統籌協調下,星網國家隊將與民營資本一起推動產業鏈成熟,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進入加速落地期。
高規格組建 與地方經濟互動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高規格組建,并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據北京日報報道,4月29日下午,北京市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舉辦構建新發展格局講座,邀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張冬辰圍繞衛星互聯網作輔導報告。
張冬辰從世界衛星互聯網發展歷程與啟示、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道路選擇等方面作了深入解讀,并就與北京市合作推進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北京市市委書記蔡奇對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在雄安新區注冊落戶表示祝賀,指出,未來五至十年將是衛星互聯網全面創新、構筑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機遇期。北京具有發展衛星互聯網良好基礎和優勢,要緊抓機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把衛星互聯網產業打造成為北京經濟的新增長極。
蔡奇強調,要開展衛星互聯網共性技術研究和關鍵設備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把握新一代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和方向,推動衛星互聯網和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協同發展。組建創新聯合體,搭建衛星互聯網系統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蔡奇強調,要積極推動衛星互聯網企業在京發展,大力培育優勢產業,構建覆蓋火箭、衛星、地面終端、應用服務全產業鏈。深化衛星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示范應用,推動與智能網聯汽車等融合,拓展在城市管理和民生領域示范應用。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加強融資支持和上市綜合服務,建立精準服務常態化機制,支持衛星互聯網成長期和初創企業發展。
衛星互聯網迎新發展
在衛星通信概念提出50年后,目前衛星互聯網的投入成本隨著技術進步下降,各國紛紛將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也密集出臺相關支持行政策文件,積極部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2016年11月,在馬斯克提出星鏈計劃概念后的一年,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紛紛提出自己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并進行了試驗星發射。自此陸續推出的鴻雁、虹云、行云等工程,標志著我國新型衛星互聯網布局啟動,構建全球覆蓋、天地融合、安全可靠的衛星互聯網系統需求呼之欲出。
我國明確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圍,在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其中提到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衛星互聯網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輻射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巨星座系統,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
根據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所發布的《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白皮書》,從2014年開始,衛星互聯網進入新發展階段,該階段以星鏈(Starlink)、One Web等計劃為代表,定位于與地面通信形成互補融合的無縫通信網絡。現階段衛星互聯網與地面通信系統二者之間更多的是互補與合作,發展空間巨大。從人群來看,世界上尚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無法使用互聯網,潛在用戶眾多;從萬物互聯來看,地面上偏遠山區、大漠戈壁等部分區域如今依舊是通信盲區,衛星互聯網低成本、廣覆蓋優勢巨大;從應用場景來看,隨著太空旅行等人類探索太空步伐的加快,星際間通信需求不可或缺,衛星互聯網有能力提供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通信衛星產業鏈,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運營服務和地面設備制造,產業鏈各環節不斷開拓創新,處于產業成長期。
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示意圖
目前“星鏈計劃”雖然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但未在衛星通信技術本身取得突破性進展。衛星互聯網面臨著頻譜利用率低、每比特能耗高以及建設和運維成本高等問題。衛星互聯網發展需要在衛星星間鏈路組網技術、終端天線技術以及開拓更高頻段的技術上進行突破。
中國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處于起步階段,但中國在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衛星通信、5G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基礎,在相關產業鏈各環節均有布局,具備了大發展的基礎。運營服務領域,該環節是中國衛星通信產業規模相對較高的領域,衛星電視直播應用、北斗導航已經形成一定應用規模;伴隨天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開拓潛力巨大。
當前,中國新基建正在加速,新基建廣度深度亦正在擴展。伴隨著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司的組建,中國衛星互聯網開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十四五階段,中國科技產業也將實現大航天、新能源、泛連接、智能化新的飛躍。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