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與施耐德電氣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行。“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第二季正式啟動,工信部國合中心給予高度認可,將與施耐德電氣共同作為主辦方,攜手亞信安全、中科創達、亞馬遜云科技、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進一步開展第二季的“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
在第一季中,施耐德電氣憑借在綠色智能制造領域積累的豐富的行業技術與實踐經驗,對助推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已初見成效。“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的第二季,希望進一步地匯聚強大的綠色智能制造生態圈力量,賦能中小企業開發高可適用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創新IT技術激發工業場景潛能,共同推動中國工業的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希望幫助企業將技術很好地應用到場景中去,打通技術的“最后一公里”。隨著碳話題深入人心,施耐德電氣也在努力為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創造工業場景促進技術到業務的變現
很多中小企業往往只掌握某一個細分行業的核心技術,但是從技術到場景,再到業務變現當中還存在著很大的鴻溝。面對這樣的困難,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初創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解決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了解他們的技術,并在這個技術領域上進一步拓展和加深的問題。施耐德電氣考慮可以在市場中已占據優勢的基礎上,與研發、創新的能力方面進行快速迭代的公司來談合作。所以在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上就把很多收集到的,在具體應用場景上的一些難點、疑點拿出來給到這些初創型中小企業。在工業應用場景上,施耐德電氣能夠通過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更好的推出來,也希望更多的初創型企業把自己的技術能夠很好的應用到場景里去,真正把技術和應用之間的橋梁給建起來;把橋基做得更加堅實,把路修得更寬,從而讓他們的技術“跑”得更快。
創造工業場景打造綠色的智能制造
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是綠色,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鍇強調環境的變化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將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產品的生產、流通等其他全生命周期環節,并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為其賦能,這是實現3060目標的必然選擇。施耐德電氣有意識地考慮如何通過自身先進的專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實現更好的能效節約和排放的降低;幫助電力、油氣、化工、礦山這些領域的企業實現工藝上的優化,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綠色制造。在今年的“創贏計劃”中,也專門設置了針對碳中和話題的創新賽道,即“數字化碳管理”,施耐德電氣希望通過這個非常的重要場景來聯合更多的初創型企業為可持續發展賦能。
真實工業場景,生態圈聯創共贏
創新創造從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首期創贏計劃之所以能收獲廣泛的認可和支持,正是因為它從真實工業場景出發,讓參賽企業有的放矢。2020年入營企業已經交出多份滿意的答卷,在收官之時所有參賽企業都提交了業內領先的解決方案,更有兩家初創企業現場與需求方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目前各解決方案都在落地部署中。
2021年第二季創贏計劃精選出多個挑戰性和普遍性并存的工業場景,包括水泥行業關鍵設備預測性維護,食品飲料行業關鍵設備預測性維護,電廠人員主動安全管理平臺,休閑食品行業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數字化料場斗輪堆取料機無人化控制系統,數字化碳管理等。以食品飲料行業場景為例,該需求要求對影響產線穩定運行的少數關鍵設備,如殺菌機、灌裝機、冷凍機等,進行健康狀況評估和早期預警,找出設備潛在的異常,進行預測性維護。入營企業將在施耐德電氣以及導師團的指導下與各場景需求方進行深度交流,為開發出可落地的PoC驗證方案提供保障。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十四五時期,施耐德電氣與生態圈合作伙伴的創新嘗試將為工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隨著第二季“創贏計劃”招募工作的展開,將有越來越多的初創型中小企業受益于這個計劃,而隨著政產學研用各方的聯合賦能,也將有更多的創新技術在工業領域找到可復制的應用場景,主推中國工業高效、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