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特斯拉又冒上了頭條,這次不是起火問題,而是自動駕駛模式出現問題引起交通事故,造成致死車禍。
這起車禍實際上市S型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激活使用行駛1.3億多英里過程中遇到的第一起致命事故,而全世界平均每6000萬英里行程就會發生一起致命車禍,將近20:1的比例,自動駕駛車禍幾率相對人工駕駛要低很多,但由于是新生事物,自然格外引人關注。
那么,什么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又包含哪些黑科技?編輯這里就帶大家一一了解。
自動駕駛的階段
自動駕駛汽車其實就是智能汽車,依據智能汽車發展階段的劃分,智能汽車發展分為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四個階段。
目前正處于輔助駕駛階段,半自動駕駛階段正在到來,預計2018年之前應該可以實現,但離高度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階段還有一些距離,2025年以后能夠實現。在輔助駕駛階段和半自動駕駛階段,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正當其時。
以ADAS應用更為成熟的歐系車為例,其裝配有自動緊急剎車(AEB)、車道偏離預警(LDW)、自動遠光燈(AHB)、碰撞預警(FCW)、自適應巡航(ACC)、盲點輔助(BLIS)、堵車輔助、駕駛員注意力檢測、夜視輔助(NV)、交通標志識別(TSR)、停車輔助(PA)、全景影像等多個ADAS功能。
自動駕駛系統的主要構成
自動駕駛汽車其實可以認為是一種機器人,它通過傳感器感知路況和周邊情況,然后傳輸到主控電腦,主控電腦對情況進行判斷,并通過電傳系統,操作機械裝置完成各種動作。
激光雷達
車頂的“水桶”形裝置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激光雷達,它能對半徑60米的周圍環境進行掃描,并將結果以3D地圖的方式呈現出來,給予計算機最初步的判斷依據。
主控電腦
自動駕駛汽車最重要的主控電腦被安排在后車廂,這里除了用于運算的電腦外,還有測距信息綜合器,這套核心裝備將負責汽車的行駛路線、方式的判斷和執行。
左后輪傳感器
這是自動駕駛汽車的位置傳感器,它通過測定汽車的橫向移動來幫助電腦給汽車定位,確定它在馬路上的正確位置。
前置攝像頭
自動駕駛汽車前置攝像頭主要用于識別交通信號燈,并在車載電腦的輔助下辨別移動的物體,比如前方車輛、自行車或是行人。
前后雷達
前后的雷達傳感器主要用于測量汽車與前(和前置攝像頭一同配合測量)后左右各個物體間的距離。
目前,國內外企業都在抓緊布局自動駕駛產業,通用、大眾、豐田、日產、本田都在開展測試,而國內長安、上汽、北汽、吉利等車企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也都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自動駕駛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是谷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累積駕駛里程已經到了200萬英里(約3218688千米),這已經超過了地球上任何一個司機的駕駛距離,也許無人駕駛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