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產綜研)于2016年7月11日宣布,開發出了利用銫原子共振現象測量電磁波強度的技術。可以實現比要測量的電磁波的波長還小的局部測量,這是使用普通天線無法實現的。該技術能以高空間分辨率測量電磁波強度。
當原子接收到特定頻率電磁波時,會在與電磁波發生共振的兩個能量狀態間反復躍遷。這種現象叫做“拉比振蕩”,其頻率(拉比頻率)與接收到的電磁波強度成正比。利用這種性質,不用天線,也可以通過測量拉比頻率得出電磁波強度。
產綜研在玻璃器皿中密封銫氣體,通過檢測銫原子的拉比振蕩來感應電磁波。拉比頻率的檢測使用激光,因此不需要金屬電纜和光纖等,可從遠處無線實施電磁波測量。通過采用小型玻璃器皿,可以實現局部測量。實驗證實,對于9.2GHz頻率的電磁波,能夠以1cm的空間分辨率測量。
產綜研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根據銫原子中大量存在的能量狀態,適當地選擇與電磁波發生共振的兩種能量狀態,從而大幅擴大可測量的電磁波頻率范圍,并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和空間分辨率。
此次的技術詳情于7月13日在加拿大舉行的會議“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s 2016(CPEM2016)”上發表。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