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安徽合肥城市道路下方若存在地陷、空洞等隱患,將能通過“B超”檢查,繼而及時對癥下藥。7月18日,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首次運用探地雷達對長江路、勝利路、馬鞍山路、廬州大道等6條主干道地下區域進行探測,這樣可以及時預防塌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隨著城市道路地下空間的不斷開發和利用,尤其是一些地鐵隧道建設工程、地下隱蔽工程及各種市政管線施工,受地質條件和管線周邊土體病害及多變的施工環境影響,道路可能會出現地面下陷或沉降等現象。為積極發現道路地下區域存在如空洞、疏松土體等缺陷,并根據風險程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及時進行處置或治理,合肥市市政處啟動道路雷達探測工作。目前,該項目的實施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并正式進場實施作業。
首次啟動雷達探測的道路包括長江中路、長江東路、長江西路、勝利路、馬鞍山路、廬州大道等6條共37.6公里長的城市主干道。主要是探測道路下方5米范圍內是否存在影響道路安全的隱蔽性不良地質體,具體為空洞、水囊、土質松散區,并確定位置、大小及埋深。此外,對道路下方管徑超過2米埋深的方溝,確定其上方覆土是否密實以及其他異常情況進行檢測。檢查重點將涉及自來水管、污水管等有壓管線周邊土體、地鐵上方區域、道路交叉口及路面明顯沉陷等路段。
探測過程中,工作人員只需坐在雷達探測車里,車上的顯示屏可以檢測出途經路面的路況,快速準確地反映出路面的各種“疾患”,如平整度、裂縫寬度等。
據悉,這種雷達探測車是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路況檢測設備,此前的市政道路檢測全部依靠人工,不但效率低,而且無法全面了解地下管線情況。而雷達探測車在夜間運行時能對道路進行無損傷檢測,檢測到的數據也非常精確,為制定道路設計改造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就像是一輛行駛在道路上的“B超儀器”。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