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市第一醫院牽頭的福州市第一醫院醫療聯合體成立,這也是福建省首個醫聯體遠程會診平臺。共有35家成員單位組成,包括1家市級醫院、1家區級醫院、1家區婦幼所、6家縣級醫院、4家縣級第二醫院、1家縣中醫院、2家衛生院、4家民營單位和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聯體的工作需要我們很多工作要進行信息化的建設,才能夠順利開展。同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幫助醫護人員提高專業水平。基于國家分級診療的政策以及醫聯體的需要,我們開展了醫聯體信息化的建設,建設思路就是通過雙向轉診促進群眾有序地就醫,通過遠程診療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建設目標是依靠雙向轉診和遠程醫療的模式以構建全面聯動的分級診療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醫聯體內部醫療機構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 福州市第一醫院信息科主任李鴻燕介紹。
福州市第一醫院信息科主任 李鴻燕
建設范圍涵蓋醫聯體成員:福州市第一醫院、各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居民等。系統開通預約綠色通道功能,對預約轉診患者優惠報銷比例、優先安排就診、住院、檢查等。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有醫療服務的遠程預約、雙向轉診、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培訓、區域影像檢驗平臺,業務監管和決策分析,以及公眾服務門戶等應用。
醫聯體信息化建設
遠程診療的建設具有什么意義?李鴻燕認為:基層醫院的放射、B超、心電、檢驗人員非常緊缺,同時基層醫院不敢收危急重病人,遠程診療可以為危急重患者提供快速綠色會診和轉診的支持;同時,提升了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承載能力,充分發揮了三甲醫院的技術優勢和龍頭作用,開創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基于這些方面考慮,福州市第一醫院首先開展了遠程診療的建設??傮w設計的建設原則是整個開放性、先進性、安全性、擴張性、可靠性和兼容性。“如果沒有開放性,第三方的系統就無法對接互聯;先進性就是采用先進技術,選擇先進的開發工具;安全性就是保證保證系統的運行和數據傳輸,防止和能夠恢復由內在因素和危機環境造成的錯誤和災難性故障;擴張性是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基礎上對業務的不斷擴展;兼容性需要對原有數據、應用系統和通用型設備實現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利用;可靠性是指具有較高數據的處理能力,保證大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需要。”李鴻燕分析。
平臺架構
網絡架構設計
平臺功能設計
目前福州市第一醫院醫療聯合體遠程醫療項目已經開展的項目包括:影像診斷會診與教學、心電診斷會診與教學、全科醫師??茣\與教學、B超診斷
會診與教學、手術遠程指導與教學、腔鏡診斷會診與教學、慢病管理與隨訪指導、檢驗報告網上交互和遠程預約自動排號。
醫聯體工作量統計(截止到2016年4月)
收獲與展望
“我的體會最深刻的一點就是醫聯體信息化工作離不開政府的主導,離不開政策的扶持,離不開財政的投入,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離不開全院員工的共同努力,與醫聯體單位信息人員的支持。”李鴻燕強調:“正式因為有這些支持才能夠促使醫聯體順利開展分級診療和雙向診療的工作。當時新農合出臺政策引導雙向轉診,對于按規定轉診的病人,新農合一律按照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予以結算,減輕了病人的負擔。“
醫聯體信息化建設也實現了多方的共贏,這是福州市第一醫院從2011年到2015年的年服務人次一直逐年遞增,危重癥病人服務量也是如此。與此同時,醫聯體成員單位門診、住院量平均增長情況也是直線上升。
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現階段政務外網的網速不如意;第二,不同系統對接速度慢;第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專業人才貧乏,醫療設備不符合標準較多。對此,李鴻燕認為: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各項遠程系統功能,不斷滿足醫聯體單位在信息化上的需求,幫助培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專業人才,與省衛計委遠程平臺做好對接工作。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