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設備網 從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開始,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VR虛擬現實,讓VR虛擬現實一下子站在風口浪尖。那么,VR最早是出現在何時呢?VR虛擬現實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在虛擬世界的思維翱翔
最早關于虛擬現實的記錄,我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7年的古希臘時代,當時的哲學家柏拉圖在提出“理念論”時,講了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里,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墻,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墻后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墻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
這是目前業內認為關于虛擬現實最早的模糊性描述。
但是關于“虛擬現實”這個詞的起源,眾說紛紜,來源眾多,目前公認的現在所說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80年代提出的,也叫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
不過,最早關于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的描寫,卻是來自兩本小說《美麗新世界》和《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之中,在《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之中,精靈族教授發明了一個可以讓人看到、聽到、聞到各種各樣東西的眼鏡,這是第一次關于沉浸在虛擬世界的文字描寫。
但真要說帶給大眾虛擬現實思考的,無疑是電影《黑客帝國》,所有人的肉體在培養皿中,用一根線連接一個世界的喜怒哀樂,沒有現實的羈絆,電影總能走的比科技更遠。
虛擬與現實的碰撞
看著目前成熟的VR產品,可能很難想象得到: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已經掀起過一陣虛擬現實的風暴。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技圈開始掀起一股VR熱,VR甚至出現在了《科學美國人》和《國家尋問者》雜志的封面上。198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與陸軍共同制訂了仿真組網(SIMNET)計劃,隨后宇航局開始開發用于火星探測的虛擬環境視覺顯示器。這款為NASA服務的虛擬現實設備叫VIVED VR,能在訓練的時候幫助宇航員增強太空工作臨場感。
1986年,“虛擬工作臺”這個概念也被提出,裸視3D立體顯示器開始被研發出來。1987年,游戲公司任天堂推出了Famicom 3D System眼鏡,使用主動式快門技術,透過轉接器連接任天堂電視游樂器使用。
但要說80年代最著名的,莫過于創建了VPL Researc的Jaron Lanier,他被稱為“虛擬現實之父”載入史冊,而在他的帶領下推出了一系列VR產品,并推向了民用市場。
然而,雖然當時的VR概念異常火爆,但是所有公司關于“VR”的布局卻紛紛以失敗告終,而之所以會這樣,便是受限于當時低下的計算水平和落后的硬件。
Oculus團隊與VR虛擬現實科技
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似乎將虛擬現實遺忘,只是手機和智能手機的爆發,索尼公司推出的高分辨率、超寬視野的顯示設備piSight,還有其他公司推出的各類產品告訴我們:
VR虛擬現實的研究,是時候了!
如果不出意外,恐怕我們的VR虛擬現實產品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之所以有現在這個科技圈的“VR風暴”,我們要從4、5年前,一個名叫Palmer Luckey(帕爾默·拉基)的小伙子講起。
在最開始研究虛擬現實的時候,Palmer Luckey不會想到,自己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會成立一家VR世界呼風喚雨的公司Oculus,他僅僅是因為喜歡沉浸在對VR頭盔的研究之中。
2012年8月,19歲的Palmer Luckey把Oculus Rift擺上了眾籌平臺Kickstarter的貨架,短短的一個月左右,就獲得了9522名消費者的支持,收獲243萬美元眾籌資金,使得公司能夠順利進入開發、生產階段。
2013年,Oculus Rift推出了開發者版本,在其官方網站出售,價格為300美元。
2013年8月,Palmer Luckey幸運的結識了john carmack(約翰·卡馬克),"FPS游戲之父" 約翰·卡馬克宣布加入 Oculus VR 公司任CTO一職,并在其個人推特上寫道其主要工作時間將用于VR項目,令該款設備期待度更增幾分。
有了john carmack(約翰·卡馬克)加入的Oculus公司,不僅表現了自身對于VR虛擬現實的研發力度,同時也展現了自身的商業價值。
在2014年3月26日,Oculus被互聯網巨頭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而這一事件,強烈刺激了科技圈和資本市場,沉寂多年的虛擬現實,終于迎來了爆發。
站在風口上的VR虛擬現實
在Oculus被Facebook收購這一事件的影響下,各大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VR產品,谷歌放出了廉價易用的Cardboard,三星推出了Gear VR,索尼推出Project Morpheus等,消費級的VR開始大量涌現。至今,短短兩年時間,國內外已經出現了大批量的VR產品。
在這一過程中,國內的VR公司死去了大半,但是卻也出現了一小部分優秀的VR產品,比如藍光VR大師、大朋VR等。
如今的VR虛擬現實已經正式成為“風口”,VR的普及只是時間的問題,快則3年,慢則5年,有人說2016年的VR就像2007年的智能手機一樣,很快就會成為下一代的計算機平臺,有人說在未來,VR虛擬現實會徹底改變大眾的生活習慣,但是在這些富有爭議的觀點中,沒有人能夠準確的說出VR在未來的作用,我們只能夠期待VR的發展,讓時間來證明VR虛擬現實在未來的作用。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