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技術可謂是精髓,只有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才能推動產品的更新換代,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騰飛。對企業來說,掌握核心技術也是在市場中占得領先地位的保障。在火熱的六月里,作為儀器儀表行業精髓的技術有哪些最新近展呢?OFweek儀器儀表網編輯盤點了一下六月儀器儀表行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創新,以饗讀者?。ㄙY料來源于網絡)
一、物聯網技術助力實現水表智能遠程抄表
一塊智能水表里只需植入一枚物聯網卡,即可通過網絡對千家萬戶實現遠程自動抄表計費。近日,廣東深圳電信聯合深圳水務集團及華為公司,利用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全面推進“互聯網+智慧水務”的轉型。據了解,自2016年8月起,深圳將實現第一批水表的智能遠程抄表,此舉意味著現階段人工抄表的時代將被取代。
對于居民來說,智能遠程抄表推廣后,不僅省去入戶抄表的麻煩,還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網絡繳納水費,同時,也可查看給水管網的水壓、水質等信息,更加放心地飲用自來水。
二、智能電力檢測儀實現電表與手機APP無縫對接
河南許昌供電公司集體企業科技項目《便攜式智能電力計算測量綜合檢測儀》近日通過鑒定,在低壓實用測量技術集成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這意味著長期困擾一線供電員工的電力測量計算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電網生產建設也將更安全、高效。
便攜式智能電力計算測量綜合檢測儀采用藍牙模塊,實現了電測儀表與平板電腦(手機)之間的無線連接,具有強大的數據移動記錄、保存、發送功能,在進行電力檢測的同時,能將數據同步傳輸到電腦(手機)錄入存儲,對解決配網數據收集難題、“大數據”建設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三、互聯網+技術助力實現智能供熱
據報道,6月16日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發改委舉行的節能宣傳周活動中,哈市首次公布了“大數據云計算數控供熱節能技術”。今年供熱期,哈市將在部分區域實行“互聯網+數控供熱”方式,利用溫度采集器對住宅室內溫度、鍋爐運行等大量數據進行采集,實現居民家智能供熱,自動調溫,不再出現冷熱不均,更可合理使用燃煤,降低污染。
哈市平臺建設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臺是通過采集室內溫度、水泵、鍋爐運行等大量數據,結合隨時變化的氣象溫度,實施調節室內溫度。試點小區每家室內將配置像手機大小的溫度采集器,可24小時把室內溫度實時傳到監控平臺,供熱企業可根據采集到的室內氣溫,實時調節每棟居民樓的供熱量。同時,根據未來6小時天氣預報,在換熱站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上,設定供熱設備運行方案,不再“望天燒火”。這種顛覆了傳統的供熱模式,將讓哈市供熱采暖行業進入數控供熱e時代。在節能活動周后,將陸續與供熱企業對接,確定試點區域,今冬哈市的一些居民樓就可以實現調溫供熱了。今冬哈市將在部分區域試點“數控供熱”
四、“數字環保”環境檢測 實現監控手段智能化
輕點鼠標可以快速調出所有監控點的實時數據信息,各水源地水質、空氣、噪聲情況及重點監控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一目了然。這就是目前昆明市環保工作的常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環境管理能力,數字環保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已建成的16個環境管理應用系統,正在推進環境管理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昆明市以數字環保為支撐,完成了覆蓋污水處理廠、排污企業、大氣、飲用水、河流、湖泊及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站的聯網監控,可對全市空氣質量、飲用水水源、湖庫、入滇河道水質、環境噪聲情況及企業排污進行全天候遠程監控,為環境統計和查處違法排污行為提供管理依據。同時目前還完成了危險廢物監管、移動噪聲、環境規劃等系統建設,以及滇池草海區域水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建設。
五、實施“四表合一”工程 打造智能化小區
近日,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城建安巷和平小區、紅旗路電力小區的51戶住戶享受到了“電力E+”生活的便捷。經過武鄉縣供電公司組織技術人員多次調試,這些住戶水、電、氣、熱“四表合一”試點建設完成并進行了試點采集,也由此成為長治地區首家開通“四表合一”的智能化小區。
下一步,武鄉縣供電公司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該縣匯寶佳苑小區160余戶居民進行“四表合一”改造工作,預計將在近期完成。“四表合一”工作全面推廣后,用戶將充分體驗到“電力互聯網E ”數據時代的智慧和便捷,并可減少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的重復投資,為更好地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
六、新型水質監測系統 實現24小時獲取數據
6月15日,江蘇南通市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和相關區、縣環境監測、飲用水管理和水利部門負責人進行專題交流,全面推廣由中天科技自主研發、全國首創的水下觀測網水質在線監測預警系統。
據介紹,這套預警系統突破傳統水質監測方法局限,填補水質數據的原位、立體、快速獲取技術空白,能夠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實時、原位、在線監測,真實反映水體水質信息,以便消除二次化學污染等不良現象。大數據分析,便于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方便水源水質的研究、預測等。此外,監測數據直觀表示,可根據水質狀況和用戶需求設置閥值及采樣頻率,進行實時報警,還可以有效避免重大水安全事故。目前,這項新技術已在南通長江口獲得成功并通過鑒定。
七、電子轟擊式離子源技術改進 提高質譜儀器靈敏度
電子轟擊式離子源廣泛應用于氣體同位素質譜、色譜-質譜聯用儀、殘氣分析儀等科學儀器。為提高離子引出效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支撐系統工程師張建超發明了一種新型電子轟擊離子源的試驗裝置及其設計方法,綜合改進有效提高了質譜儀器的靈敏度。
該發明創新性地提出,在電離室空間內引入四極場,改善電離室的空間分布,進而提高離子源的離子引出效率。同時,發明人還在離子源的結構上進行改進,既保證了樣品氣體的密度,同時還能保證儀器的記憶效應。此外,通過改善燈絲發射系統以進一步提高離子產率。以上三個方面的綜合改進有效提高了質譜儀器的靈敏度。該離子源可用于惰性氣體質譜,氣體同位素質譜等磁式質譜,也可以用于四級桿質譜和飛行時間質譜。
八、國網江蘇創新三表集抄新模式
6月2日,江蘇泰州供電公司計量室采集專職王涓正點擊鼠標查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泰興市800戶三表采集客戶前一天的電水氣示數。這些數據通過無線專網,每天自動傳送至泰州中燃燃氣公司和泰興自來水公司的服務器后,這兩家企業就可以讀取。此舉實現了電水氣(熱)數據推送、推進終端用能跨界管理,是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今年創新采集建設管理模式的新舉措。
在電水氣(熱)表一體化采集試點工作中,國網江蘇電力全程管控建設質量,實行周報制;安排專人監控、運維采集系統的運行,及時消除故障。目前,采集試點工作的故障處理及時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九、中控先進控制系統大幅提升反應溫度合格率
“APC先進控制系統投用以來,裝置運行更加平穩,反應溫度合格率由此前的91.2%提高至目前的99.56%以上!”近日,揚子石化芳烴廠重整裝置技術人員詳細介紹APC先進控制系統的優點。
自APC投運后,通過引入干擾變量與前饋調節,將原來的常規控制過渡到多變量模型預估控制,有效減小了裝置反應溫度的波動幅度,提高了工藝參數平穩率,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經統計,APC投運后,反應溫度合格率由此前的91.2%提高至目前的99.56%。
十、太赫茲時域光譜用于快速無標記檢測病原菌
6月23日,從三軍醫大西南醫院獲悉,該院綜合實驗研究中心主任羅陽教授與檢驗科主任府偉靈教授及其團隊在歷時4年研究后,成功利用太赫茲光譜首次實現了多種臨床致病菌的快速檢測,其檢測時間只需要10秒左右,這意味著太赫茲光譜將有望首次在臨床醫學上運用,具有劃時代意義。
目前,西南醫院檢驗科已經收集了金葡萄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的太赫茲特征性光譜。同時,他們已向國內超過100家醫院檢驗科發出邀請,欲建立不同細胞和細菌的光譜數據庫。屆時,只需要極少量血或唾液,就能快速檢測出感染上了什么細菌,結果更準確,實現科學用藥。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