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電子工程網訊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成功研發出能夠輕松檢測出植物是否感染了植物菌原體(Phytoplasma)的儀器。植物菌原體是會導致農作物枯萎的細菌,在全球范圍內造成極大不良影響。本次研發的新技術對提高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能力以及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都有著重要意義。
東南亞地區的水稻、木薯、紅薯、甘蔗;赤道附近加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椰子樹;歐洲地區的葡萄、蘋果、番茄等,近年來植物菌原體的受害者層出不窮。植物菌原體導致的桑樹畸形還曾經對日本的養蠶業造成致命性沖擊。
植物菌原體的大小約為0.0001毫米。葉蟬科(Cicadellidae)昆蟲在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葉片中養分時會將細菌攝入體內,刺吸其它植物時細菌會隨之傳播。植物菌原體能夠感染1000種以上植物,它會從植物運輸養分的韌皮部奪取營養,不僅會導致植物枯萎,分泌植物菌原體的蛋白質還會造成植物畸形。
由于當下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盡早發現受感染植物并及時進行割除是惟一的對策。想要確認植物是否感染不僅需要依靠昂貴的儀器,過程也非常麻煩,因此發展中國家農作物發生病害是往往不會進行檢測。東京大學難波成任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小組開發的這款檢測器,不僅能夠在植物出現明顯異常前查出它是否感染細菌,最重要的是儀器的價格十分便宜。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