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光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設計師設計的是“光”而并非“燈”。
多少業主上來就對照明設計提大面積使用 LED 的要求,多少設計師標榜自己的方案是大量采用LED如何節能。
說得那么玄乎,其實落到地下,需要做的,仍舊是那些:嚴謹論證、多角度觀察、反復測試。
而這些堪稱頂級的照明設計理念,30年前日本就已經做到了,而我們現在在主張的那些,還有多少,是差著十萬八千里的呢?
19年前,廣州名實照明工程公司,兩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入職。老板拿出一本書:《光無限 Light to Infinity》,讓兩位年輕人把英文翻譯成中文。外語學院英文專八美女翻譯解說部分,復旦燈泡系小鮮肉負責技術部分。時至今日,再次翻出,不禁感慨:經典就是經典!不敢茍藏,節選分享,共勉!
東京夜景,東京塔、東京車站、六本木、淺草寺??????夜色由她一手調制!
她是石井幹子,日本照明設計界權威人士,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曾在芬蘭和德國的照明設計事務所工作。
她從歐洲歸來是1968年,日本將燈光作為城市規劃是1986年,這期間,她做了20年努力,“必須將日本的夜色加以美化”的使命感一直驅使著她。1994年獲得北美照明學會大獎,2000年獲得紫綬褒章。2005年愛知萬博會全部照明,也由她一手策劃。
(注:紫綬褒章(Medal with Purple Ribbon)是日本政府所頒發的褒章之一,授予學術、藝術、運動領域中貢獻卓著的人。)
用光的畫筆在黑暗空間里調出色彩,是石井眼中照明設計的誘人之處,同時也是最難之處。
照明創造了標志并使城市呈現新貌
一座平凡得只是被看作是普通街景組成部分的建筑物,一天夜晚,由于照明的運用,它忽然被賦予了某種特殊意義。人們充滿驚奇的注視它,照明所創造出的新景觀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新的概念。
東京火車站是進入東京的主要門戶,這座紅磚結構的建筑杰作建于明治時代。
二戰結束以來,由于缺乏較好的保養、維修以及日本國家鐵路的衰落,東京火車站受到較嚴重破壞。
圖:二戰期間損毀的東京站,攝于1945年
這一建筑的照亮也是日本國家鐵路私營化這一巨大轉變過程中的幾件大事之一。我在做這一項照明設計時是基于這樣的情況:美化該建筑的形體及材料;不能影響或妨礙站前廣場的交通;所需費用要低。
仔細觀察,我發現這棟樓磚縫松散,有些已經缺失,石雕裝飾也有許多缺口。鑒于這一點,我認為美化該建筑的最佳方法是采取降低整個照明水平線、用更亮的燈來突出強調特殊部位。整個建筑,我采用了一種很溫馨、柔和的格調,就象對待一位舞臺上的已上了年紀的女演員一樣。
圖:1982年(昭和60年)6月1日 舊國鉄本社內より撮影
東京火車站是1986年12月被照亮的。由于日本國家鐵路私營化,日本的鐵路工人們心情沮喪,這一工程旨在鼓舞這些工人們。我打算給這座已破爛的建筑杰作包上一層溫馨宜人的光輝。
在開通亮燈的慶典上,當那座磚結構建筑物被那柔和的燈光所掩映,當時的交通部部長和國家鐵路局局長分別做了講話,并在講話中提及他們記憶中的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的東京火車站的情景。
圍觀的許多人臉上都現出了思舊情懷。或許在白天里人們不會對某一場景產生某種感情,但當它在黑暗的襯托下被照亮時,人們的心弦被觸動了。
此次照明設計中,墻上的垂直照明平均照度為100~150 lx,重點突出部位為500~600 lx。火車站亮燈之后,成為灰暗的東京市中心商業區里的一塊“明亮的綠洲”。
為了和墻磚的顏色相搭配,我們采用了鹵素燈為主要光源,另外加上金鹵燈和熒光燈,以達到白熾燈的效果。這是一項節能設計,整個300米長的建筑,僅用了36千瓦的電量,每小時電費僅為600日元(等值當時的10元人民幣)。
火車站亮燈后,人們借此機會進行了一次保護東京火車站大樓的運動,這次運動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大支持。此外,在許多地方,那些正迅速毀壞的古老建筑也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關注。
編輯后記:經過近年多次翻修,東京站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當然,外墻照明也重新布置了,但依然延續了當年的基調。
去年(2015年),以東京站外墻為屏幕,做了一場大型燈光秀。
現代科技為東京站創造了新的生命——光,無限。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