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首臺奔馳急救車亮相96999,專用于腦卒中、胸痛病人轉運。貴醫附院專家介紹,這輛急救車是目前最先進的一類救護車,空間更大、設備更齊全,也更先進,相當于一張移動ICU病床。
奔馳急救車裝備先進儀器iPad傳輸數據回醫院本部
日前,在貴州醫科大學見到這輛奔馳急救車。
該車外觀與普通急救車沒有什么區別,均采用類似的涂裝。車廂是負壓裝置,裝載設備除了常規的擔架床、空調、供氧設備、吸痰器、除顫儀等,還有一些新武器,例如更小的呼吸機,外形像一個縮小版的電飯煲,一提就走。
還有一臺比遙控器大不了多少的移動心電監護儀,方便醫生隨時操作。96999急救醫生陳紅杰介紹,對于心梗病人而言,急救人員現場快速打心電圖后,能迅速將數據用車載ipad及時回傳醫院本部。
此舉可使院內醫生馬上作出判斷,應該對病人采取什么樣的搶救方式、使用哪種治療手段,等急救車一到,實現無縫隙對接,快速將病人送到早已準備好的搶救室(手術室),不耽誤一分鐘時間。
腦卒中亦然。判斷腦卒中最有利的武器是CT,但眾所周知,排隊做CT的患者非常多,若是按照老一套,把患者接到醫院后,看急診、分診、檢查、病房,會耽誤很多時間,也許就錯過了腦卒中溶栓的最佳時機。現在,當急救人員查體后,初步判斷是卒中,立即用ipad傳送數據,醫院會特地騰出一間CT室等待患者。
貴醫附院院長劉健表示,這輛奔馳急救車專職救援腦卒中和胸痛患者,“因為腦子和心臟這兩個器官是人體最重要的,一旦發生血管破裂、收縮、造成心臟壞死、腦梗阻等情況,將形成不可逆損傷,致殘率、致死率相當高。為能在最快時間內搶救病人,醫院特地配備了這匹‘千里馬’。”
另據了解,貴州省醫、貴醫附院、貴醫附院白云分院均建設有卒中中心。這也為防治、救治卒中病人提供先天優勢。
從2013年至今,貴醫附院卒中中心收治腦血管病患者300多例,年齡在32至96歲,其中60至70歲是高危人群,40至50歲的發病率在增加;根據劉健等神經科專家教授統計,我省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且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
醫生陳紅杰拿著便攜式呼吸機
預防腦卒中院士提倡飲食“10個網球原則”
當天,在貴州醫科大學北京路校區廣場,國家衛生計生委腦防委、貴州省衛計委聯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還舉辦了“心腦健康中國行—貴州站義診篩查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名專家為我省百姓免費看病。
現場,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介紹,這是他首次到貴州參加義診,目的是為了喚醒當地人對防治卒中的意識。
“腦卒中是一種既對自己也對家人帶來極端痛苦的疾病,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發病后,幾乎四分之三的人會殘疾,例如偏癱、失明、失語,然后家里有這么一個病人,家屬照顧十幾年,這對家庭的摧殘力是很強的。”
王隴德說,讓人感到可怕的是,這種疾病年輕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最近,有幾個三十幾歲的年輕人突然腦卒中昏迷,其中一個孩子才10個月大,最終也沒等到他爸爸清醒。想想,老人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親,這擱在哪個家庭都是難以承受一件事。
“我再給大家說個真實案例,一個51歲有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不好,因為此,平時家里人不準他飲酒。有一天,他趁家人外出自己倒酒喝一會兒,家人發現時已經昏迷,直接進ICU昏迷兩周。”
王隴德表示,相較于老年人注重養生,中年人反而覺得“離老還早”,所以在飲食、運動和生活規律上遠不如老年人會保養。他提醒,腦卒中是一種可防的病,一旦發現有高危因素(例如三高),就要即刻到當地的醫院進行干預。
此外,為擁有健康體魄,他還有一套膳食均衡原則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飲食攝入量遵循“十個網球原則”:每人全天吃肉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相當于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最好吃點雜糧;要保證三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此外,他建議,人一旦出現肢體突然乏力、聽不清話、身體局部麻痹、說不了話等癥狀,一定要馬上到醫院,因為極有可能是小中風,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中風預兆,常在爆發性中風前的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