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水位自動觀測裝置,建立簡易監測站,自從全國推廣雨水情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系統,我國山洪災害防御墻建得更加堅固。
這個覆蓋山洪災害防治區的“最強大腦”,包括雨水情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其中新建的山洪災害監測網絡含雨量及水位自動觀測裝置6.2萬個、簡易監測站40萬個,好似擁有了無數24小時值守的“一線觀測員”,初步解決了我國山洪災害防御缺乏監測手段和設施的問題。
5月19日至20日,廣西玉林市容縣黎村鎮,20小時內降雨量高達252.2毫米。山洪說來就來。榮豐村全村百姓,在這場“生死時速”競賽中跑在了山洪之前。20日上午10點,村黨支部書記黃顯禮的手機收到縣里的山洪預警短信,并隨即拉響警報器通知村民轉移。實際人口超過11萬的黎村鎮雖受損嚴重,傷亡人數卻是零。
黃顯禮說:“好在裝了預警系統,老百姓才轉移得這么快,要像以往,估計現在洪水上來了人都還沒轉移完。”對陣多輪強降雨,防治體系再次在與山洪的較量中勝出。
山洪災害防治體系筑起生命屏障
3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已出現17輪強降雨過程。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在雨中頻頻發力,凸顯防災減災效益。國家防辦新聞發言人張家團介紹,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0個省(區、市)675個縣(市、區)發布6287次縣級山洪災害預警,利用已建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向28.2萬名相關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短信318.3萬余條,啟動預警廣播9000余次,累計轉移受山洪災害威脅群眾約49萬人,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2010年11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水利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氣象局聯合啟動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2012年,我國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山洪災害防治區2058個縣的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截至2016年,全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累計投入279億元。
據統計,已建項目累計發布預警短信5800多萬條,啟動預警廣播58萬次,轉移人員2100萬人次,避免人員傷亡數十萬人次。自2011年項目逐步完成以來,年均因山洪災害死亡人數較2000—2010年年均死亡人數減少60%以上。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已初步實現“預警及時、反應迅速、轉移快捷、避險有效”的目標,發揮了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
監測預警系統打造“最強大腦”
與山洪搶跑,“發令槍”響自哪里?如何于分秒之中決策“起跑時間”?根據什么判斷和發送?
由黃顯禮手機上的預警短信上溯,記者找到了線索。5月20日上午10時,容縣山洪災害預警監測平臺發出強降雨警報:過去1小時黎村鎮滿垌站降雨達47.5毫米,思賢站達57毫米。縣防汛辦隨即通過平臺向各鎮相關人員、村干部等發出預警短信,要求及時轉移危險區域的人員。當天黃顯禮收到的十幾條預警短信均來自這里。這次強降雨過程中,容縣山洪災害預警平臺共發布預警信息2773條。
類似的監測預警平臺,已在全國7個流域機構、29個省、305個地市、2058個縣建設完成,實現了山洪災害防治區監測網絡的基本覆蓋,以及國家、流域、省、市、縣及重點鄉鎮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的互聯互通與信息共享。它們就是山洪災害防治體系打造的“最強大腦”——全國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
這個覆蓋山洪災害防治區的“最強大腦”,包括雨水情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其中新建的山洪災害監測網絡含雨量及水位自動觀測裝置6.2萬個、簡易監測站40萬個,好似擁有了無數24小時值守的“一線觀測員”,初步解決了我國山洪災害防御缺乏監測手段和設施的問題。
群測群防接力“最后沖刺”
如果說“最強大腦”承擔的是推斷、預警暴雨轉化為山洪的“接力”可能,那基層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就是決定百姓能否安全轉移“最后沖刺”的關鍵。
5月7日1時至7時,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普降大暴雨,山洪暴發。全縣各村責任人接到預警后采取鳴喇叭、敲銅鑼等方式發布預警信號,安全轉移群眾290人。梅江鎮雙河村白巖組村民熊云珍激動地說:“大樹倒下來把我房子壓垮了,多虧政府建起了預警系統,喇叭聲音響,信息傳播快,及時組織百姓轉移。要是像以前一戶戶地敲門喊人,我們全家幾口人都沒了!”
如今我國已在山洪災害防治區配備了廣播、喇叭、銅鑼、手搖報警器等100多萬處報警設施,初步實現能多途徑及時有效發布預警信息,打通了預警發布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沖刺”,不僅要讓隱患點百姓能順利“接力”跑起來,更要知道往哪兒跑。5月20日黃顯禮拉響警報時,當地許多村民看到雨勢迅猛,已自發按預案到安置高地避險。這是此前村里多次山洪災害防御演練的結果。
同時,根據《山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指導意見》,防治區內已建起縣鄉村組干部負責制、鄉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簡易監測預警設備等共同發力的基層群測群防體系,創造了中國特色的山洪災害群測群防模式。
“面對今年嚴峻的汛情,國家防辦已將督促各地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正常運行作為重點工作,陸續抽查。后期還將根據降雨情況,繼續抽查各地平臺運行和雨水情自動監測站點報汛情況,以確保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汛期正常運行,關鍵時刻發揮防災減災效益。”國家防辦防汛一處副處長褚明華說。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