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極一時的智能手機日漸式微,呼聲四起的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物聯網遲遲未爆發之際,虛擬現實中路殺出,攪動日趨平靜的智能終端死水,并給終端市場注入了一波新的活力。
包括上游的架構廠商ARM,芯片廠商瑞芯微、高通;中游的方案商希姆通、中科創達和下游如大朋、Pico等廠商迅速切入,力求跟上下一波硬件趨勢。而這些廠商在其中也嚴肅對待,各出奇招。
日前,瑞芯微舉辦了一場VR產業鏈對接峰會,為大家剖析VR產業的現狀與展望。
ARM:從架構入手支持VR
VR作為一種并不算新的產品,擁有三種終端形態:VR一體機、PC機和盒子(與手機配合使用)。其沉浸式體驗也讓VR在實際中帶來了多樣的應用需求。
VR的應用領域
而由于其本身工作原理和體驗的硬性要求,使得廠商不但要在芯片層面上提高,還需要從軟件角度去優化。除此之外,如何結合上層包括機械零件、光學配件在內的多種零配件,并在成本、性能和產品上給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就成為產業鏈參與者的責任。
ARM作為芯片最上游的提供商,從源頭上給VR產業助力。作為一個IP供應商,ARM提供的服務包括其CPU和GPU的產品線,而由于VR的產品特性,對ARM提出了很強的性能需求。
ARM如何打造VR的新體驗
ARM認為,對于想VR產品有最好的體驗,那么就要求其體驗達到PS4這類主機的水平,而這個期限將會在2018年,屆時ARM的CPU和GPU將會給VR帶來強勁的助力。來到關鍵的GPU領域,ARM的表現也是無可匹敵的。
作為移動處理器的絕對王者,ARM的Mali GPU從2008年發布以來,逐漸在移動GPU領域占領了一席之地。來到VR領域,憑借其出色圖像處理性能、OpenGL ES 和 EGL的延遲優化、系統帶寬的減少和完善生態等特性,ARM GPU將成為VR GPU的當仁不讓之選。
ARM Mali GPU發展路線圖
日前ARM發布的最新的CPU架構Cortex –A73和GPU架構 G-71,正是在VR領域奮進的具體印證。
瑞芯微:RK3399接力RK3288強攻VR市場
國內芯片廠商中,瑞芯微可算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個,憑借著一款RK3288,瑞芯微占領國內80%以上的VR市場,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而今年他們推出了全新RK3399,為VR主控再添強援。
據瑞芯微Rockchip全球副總裁陳鋒介紹,RK3399采用了雙Cortex-A72大核+四Cortex-A53小核的big.LITTLE大小核架構,并對整數、浮點、內存等做了大幅優化,產品在在整體性能和功耗等方面也有了革命性的提升。
而在GPU方面,RK3399則采用了ARM新一代的高端圖像處理器——四核的Mali-T860,其除了集成帶寬壓縮技術:如智能迭加、ASTC、本地像素存儲外,還支持了更多的圖形和計算接口,總體性能比上一代提升45%。
陳鋒指出,這款定位于中高端VR一體機芯片解決方案,不但支持三大VR行業新標準——20ms毫秒延時、75Hz以上畫面刷新率及1K以上陀螺儀刷新率,還具備八大技術優勢:
1、超強4K 360度全景視頻解碼,并兼容2D/3D片源
2、VR低時延低于20ms毫秒,比優化前Android系統提升5倍以上
3、顯示刷新幀率支持75Hz-120Hz
4、3億以上三角形輸出率
5、支持2K/雙FHD高分辨率屏幕
6、支持光學軟件反畸變、反色散、瞳距調節算法
7、支持軟件及硬件兩種左右分屏方式
8、支持主流游戲引擎平臺
加上豐富的接口支持,高性能的ISP,對Android和Linux的兼容,也讓RK3399在瑞芯微傳統的游戲盒子和二合一平板等強項領域持續走強。考慮到RK3288對Windows和Chome OS的支持,想必新旗艦在未來也會加入對這兩個系統的支持,這就使的RK3399如虎添翼。
Nibiru:為VR搭建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橋梁
前面提到,VR是一個對軟硬件需求極高的產品形態,如何搭建一個在物理世界和虛擬現實世界溝通的簡便橋梁,就成為開發者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南京睿悅(Nibiru)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依賴于在系統底層優化、硬件性能優化、陀螺儀融合算法和異步時間扭曲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積累,Niburu主導研發的Nibiru SDK體系通過交互VR SDK(交互,圖形圖像SDK、音頻SDK)等核心技術建立起了貫穿軟件、硬件的上下游體系,服務全球開發者。Nibiru VR一體機系統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 Nibiru VR手機系統被多家品牌手機采用。
Nibiru的聯合創始人劉峰瑞認為,PC形態或手機形態的VR終端,由于其產業鏈的封閉或體驗的缺失,將不會死VR的最終選擇,他認為未來的VR將會是一體機的天下。
他提到,雖然上游的芯片商將芯片性能和方案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有了這些并不代表能做出一個好產品,這中間還需要硬件設計公司的多方面投入。而要搭建一個完善的VR生態系統,還需要有影音視頻、游戲等內容廠商,在應用上和各種外設廠家配合。這樣才能打造一整套的場景化的VR應用。基于這些邏輯,Nibiru從交互SDK入手,切入底層優化,助力IDH設計,聯合品牌、制造和供應鏈的能力,把產品引爆市場。
劉峰瑞認為,想要VR大爆發,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陀螺儀的優化處理,當中包括了穩定性和圖像的渲染。
按照他的觀點,雖然現在移動VR的GPU正在追趕PC顯卡的性能,但我們要明白當中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所以對于VR上復雜的內容加載,就需要多方面考量。劉瑞峰認為VR設備上雖然可以做復雜內容,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渲染一定要盡可能簡單,因為這樣才可以減輕GPU的壓力。
Nibiru現在配合ARM做了一些底層的優化和構建,能夠將VR設備的延遲做到30ms以內,刷新率也可以根據主控芯片的性能將其提高到90FPS。
而在VR影音視頻和游戲等方面,Nibiru已經聯合了國內的眾多內容和游戲產業鏈廠商,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全新體驗。在這里,劉總特意提到了VR在近期火熱的直播平臺中的應用。他認為未來VR直播將成為一個主流,而Nibiru在這里所提供的核心算法和渲染技術,也是有其他平臺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的。
硅谷數模:USB Type C方案助力手機VR市場起飛
USB Type C無疑是近年來科技界的香餑餑。得益于正反插、高傳輸速度和對大功率的支持,USB Type C近年來逐漸成為移動設備的主流,連Intel都在大力推動Type C的普及。VR作為種移動設備,無疑也成為了USB Type C關注的熱點。
硅谷數模作為一個關注移動設備到大屏幕音視頻傳送的芯片公司,也把目光盯向了VR,期望用USB Type C給VR消費者帶來完美體驗。
硅谷數模劉金文認為,手機和VR顯示連接的“可連接VR”將會是性能和便攜結合得最好的VR產品。
不同形態VR性能和便攜性對比
不同形態VR對設備的需求
劉金文繼續指出,如HTV VIVE這類連接PC的VR設備,不但需要HDMI線傳輸音視頻,還需要VR線來傳輸數據,再加上電源線,不但接線繁多,且使用很受限制;但類似谷歌Cardboard類型的VR終端雖然成本低,但受限于手機的性能,加上“感人”的重量,這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
因此手機連接VR將會是比較好的產品形態,劉金文強調。如果VR采用這種模式,就可以利用一個Type C數據線滿足電源、數據、音視頻的傳輸需求。包括陀螺儀加速度、位置、前置攝像頭等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過其傳送,劉金文補充說。
按照劉金文的說法,利用USB Type C去傳輸數據,是性能需求發展的必然結果。
USB Type C成為VR數據傳送首選的原因
而這些USB Type C傳送都是遵循DisplayPort接口標準,借由硅谷數模開發的SlimPort芯片支持移動設備和顯示之間創建的簡單連接技術。能夠明顯降低開發者的成本和產品設計的復雜度。
除了這些技術提供商外,還有希姆通等方案商提供一體化的方案,3DV star提供3D的算法和光學支持,上海樂相、圓周率Airpi、瑞晶顯像、3DVSTAR、品網、晨芯、英卡等企業也從VR產業鏈的不同階段切入,為中國VR產業的發展加油。在這些廠商的共同努力下,VR的真正普及指日可待。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