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長沙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會議上獲悉,長沙市正式全面啟動農業普查工作,將首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提高了抽樣效率。
長沙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組長、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中在會議上強調,要準確把握第三次農業普查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通過普查,查清現代農業發展情況,準確反映農業生產新氣象;查清農村社會發展情況,準確反映農村發展新面貌;查清農民生活水平情況,準確反映農民生活新變化。要圍繞服務“三農”改革發展大局,扎扎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
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規定,我國每10年開展一次農業普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于今年開展。農業普查是全面了解“三農”發展變化情況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內容包括農業從業者基本情況;農業土地利用與流轉情況;農業生產與結構情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規?;a業化發展情況;新農村建設情況;農村居民與農民生活方式變化情況等。共7類普查,涉及685個指標,全面回答“誰在種地”、“地去哪了”、“種了什么”、“怎么種地”、“安不安全”、“怎么賣”等問題。
據悉,此次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時點標準是2016年12月31日,時期標準是2016年1月日至12月31日。對象涉及全市74個鄉鎮、1142個村(居)委會、120多萬農戶、3000多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和8000多家專業合作組織,普查的地理范圍將劃分為近3萬個普查小區。普查的范圍涵蓋到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
長沙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隊長肖篤雄介紹,在本次普查中,將首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以全部農作物用地為總體,使用衛星遙感影像、無人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設備,從空中俯瞰,以影像資料為依據,進行準確的分層分類,使得抽選的調查樣本更為科學、合理,有效提高了抽樣效率。同時,農作物遙感測量調查充分利用了GPS、無人機遙感、手持智能數據采集終端(PDA)等高科技手段。這不僅使得測量更加精確,還可實現調查數據的直接上報和快速匯總,有效減少中間干擾環節,確保數據質量。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