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人馬未動,糧草先行
韓國現代:現代汽車于4月7日宣布,將為在德國開展汽車共享服務的BeeZero公司提供燃料電池車“ix35”。BeeZero將通過分析使用氫燃料電池車的汽車共享服務的利用信息,協助氫基礎設施的擴大。
H2Logic:H2Logic公司宣布收購位于丹麥的一處工廠,將其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加氫站設備制造廠。該加氫站設備產能有望滿足每年約2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加氫要求。產能擴張完成后,約可滿足每年約300座加氫站的建設需求。
ITM和BOC:英國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BOC公司宣布與ITM簽署合作協議,將為其新建的電解槽制氫加氫站提供基礎設施。雙方的合作將有利于鞏固目前ITM正在進行的英國構建加氫站網絡的計劃。
【技改】燃料電池從“芯”發力
本田:新款燃料電池車(FCV)“CLARITY FUEL CELL”改進了燃料電池單元,從而提高了反應效率,使得輸出功率密度提高了50%,體積減少了20%。
技術路徑:燃料電池單元的發電原理是氫極的氫通過電解質與空氣極的氧發生化學反應,以此產電,同時會生成水。以前反應生成的水會積存在通路下游,堵塞空氣的流動通路,妨礙反應。要想使水不堵塞通路,就需將通路設計得更深,這就會使電池變得更大。此次本田FCV通過改進燃料電池單元,即使得氫與空氣的流動方向相反,能夠使得生成的水跨過電解質循環,實現水在電池單元內循環,防止通路堵塞。同時,水在電池單元內循環能讓濕度變得均勻,從而提高反應效率,而且還可將通路設計得很淺,從而使得電池單元小型化。
燃料電池單元構成圖及防止生成水堵塞通路的機制圖
【技術】促進裂解水制氫
以水制氫:以水為原料高效制備氫氣和氧氣是阻礙水電解槽及燃料電池發展的技術瓶頸。麻省理工和德州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控制合成條件,制備出了SrCoO2.7化合物,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非常高的裂解水活性,遠高于目前最好的氧化銥催化劑。并且研究人員揭示了水解制氫的原子尺度反應機理,其主要是由于鈷氧化物獨特的電子結構導致了該反應的高效進行。該結果若能夠成功運用,
將大大促進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推廣,甚至以水為燃料的電動汽車將成為可能。
【觀點】任勇: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的終極目標
長安新能源汽車總經理任勇提到,目前充電和續航里程仍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兩大課題,“現階段來講很難完全解決,在電池技術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對此長安新能源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跟一些更專精于快充的電池廠商合作。而對于目前已有車企涉足的燃料電池汽車領域,任勇則評價,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終極目標,可以解決鋰電池的很多短板。
【公司】跟燃料電池較勁到底日本豐田賠上血本為了哪般?
豐田自從2013年推出燃料電池車以后,曲高和寡。最重要的兩個市場:中國和美國都已經正式決定站在電動車陣營了,趨勢對豐田不妙。
日本企業將為其保守和頑固付出慘重的代價,哪怕是世界第一的豐田,也不能例外。東京奧運會申辦下來,豐田認為這是推廣燃料電池車的良機。公開部分專利群、游說通產省和交通省為燃料電池車提供巨額補貼。到2025年建立1000座加氫站,重整擴張以豐田為首的燃料電池技術陣營。這些舉措持續、有力、可敬,但可能沒什么用。
【公司】上汽集團:先人一步謀局氫燃料電池汽車
目前,世界各國都加強了燃料電池的研究,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迅速。而國內則在氫燃料電池方面仍處于“技術儲備”階段。在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究方面,上汽集團是先行者。它在其他企業避開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的時候,仍堅持走氫燃料電池的技術路線,并推出了榮威950Fuel Cell。
上汽集團從2005年就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投入,2009年確定整體技術路徑,三條路線以及產品規劃。據上汽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先進能源系統總監陳雪松介紹:“上汽在新能源方面制定規劃了三大能源系統,分別為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即短期內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中長期打造燃料電池汽車。”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