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電動汽車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在補貼政策完善的幾座城市,電動汽車已經越來越常見了。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對電動汽車的質疑一直都存在。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質疑主要是在續航里程、充電、以及安全性這三個方面,前兩者決定了電動汽車好不好用,后者決定了電動汽車能不能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充電網絡的完善,續航里程和充電的問題已經逐漸被解決了,但是對于安全性,人們始終有一絲擔憂。
這種擔憂并不奇怪,畢竟從孩提時代,我們就被教育要與高壓電保持距離,而電動汽車上的電壓普遍在300V以上。電池會不會漏電?被水淹了怎么辦?撞車了怎么辦?
為了確保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在設計環節,通過方案的優化避免安全隱患;在測試環節,通過長時間的全面測試讓潛在問題及早暴露。
新車在上市之前都會經過嚴苛的測試,由于電池、電驅動系統的存在,電動汽車的測試又與傳統燃油車有所不同。近日,在“知勢·DENZA騰勢技術公開課”上,來自中國和德國的騰勢測試工程師共同分享了騰勢的測試方法。
騰勢的測試覆蓋了從零件到整車的全部過程,包括零件測試、系統測試,以及整車測試,以確保杜絕一切安全隱患。
測試的規范和標準都是從整車到系統然后到零部件級別,而在實際的測試當中,方向是反過來的,從零件開始進行每一項基本的測試,最終將它逐步地用于系統和整車測試。零件測試是針對基本元件的測試,在最為關鍵的電池零部件方面,有超過50個項目需要被測試,包括安全防護、電氣、機械、環境測試等。
在所有零部件測試做完以后,進行的是系統級別的測試。系統測試有大有小,涉及到安全的主要是碰撞安全方面的測試。騰勢的整車碰撞安全設計是基于電池托盤的,它與車身和前面的副車架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碰撞的保護結構。在副車架、車身、電池等零件的測試完成之后,這些零部件會形成一個單獨的系統。在這個層面上再進行相應的臺架試驗,測試靜態的壓力、靜態的剛度和動態的沖擊等等。
系統測試之后,進行的是整車測試。整車測試包括碰撞測試和長距離的耐久測試等等。碰撞測試最為直觀,也被人們所熟知,騰勢是國內第一款拿到C-NCAP五星的電動汽車。
耐久測試則是通過在多種環境、路況下的長距離行駛來檢驗車輛的可靠性。在耐久測試中,一輛典型的騰勢測試車會在從高溫到嚴寒、從冰雪到積水、從破損路面到高速公路的環境中行駛15萬公里,進行1000次滿充、6000次啟動、3000次全力制動。騰勢的電驅動系統、電池都將經歷嚴苛的考驗。
編輯點評:一款汽車的安全性應該是被擺在第一位的,因為這關乎無數人的生命。在電動汽車上,電池和高壓系統的存在令廠商在安全問題上需要更加謹慎。一般來說,設計環節是無法避免所有問題的,只有通過完善的測試流程,才能讓潛在隱患暴露,讓廠商有機會去改進。騰勢從零部件到系統,再到整車的測試方法充分確保了車輛的安全性。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