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大的車展都會有汽車廠商展出自己的節能環保技術,它們不但符合更為嚴苛的排放法規,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節能就是省油省錢啊。那么現今都有哪些技術應用在汽車上,能夠實現節能環保的效果呢?今天就為大家大致盤點一下。
■ 傳統動力:
(1)汽油機效率提升--增壓和自吸齊頭并進
要說什么新發動機最熱門?那還算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尤其是汽油機。它們通過技術的進化,讓渦輪遲滯大為減弱,這不但有利于駕駛感受提升,也能提升經濟性--發動機更早出力,也就能更快在經濟區間工作。在小排量增壓發動機上,目前國內消費者更多能買到的以歐系和美系車型為主。
當然,自然吸氣也絕不是沒有文章可做,這方面日系廠商就做出了表率。本田有自己的“地球夢科技”系列發動機,其中1.5升直噴、2.4升直噴發動機在國產車型上已經給我們帶來了非常不錯的感受;而豐田更是準備在更多發動機上普及VVT-iW可變正時和D-4S雙噴射兩項新技術--從2.0升四缸到3.5升V6,直至5.0升V8發動機,涵蓋各個級別車型。
?。?)傳動系統升級--高效同時兼顧駕駛感受
有了好的發動機,沒有好的變速器就像人少了一條腿一樣。與發動機類似,傳動系統也是齊頭并進,除開簡單高效的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也使用DCT、AT、CVT等多條技術途徑,從駕駛質感和經濟性提升兩方面下手,為這些新發動機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柴油機更清潔--減小顆粒物排放
盡管柴油機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還沒有大范圍使用,但是不可否認,使用顆粒物回收之后的新型柴油機經濟性和碳排放都可圈可點--這也是柴油機在歐洲市場如魚得水的原因,包括各個豪華品牌在內,在歐洲上市的幾乎所有車型都會有柴油版本。
■ 輪胎也功不可沒--低滾阻節能輪胎的普及
除開提升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效率之外,降低車輛的阻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節能措施。一方面車輛的風阻要降低,另外汽車的滾動阻力也需要更小,這樣節能輪胎就派上了用場,各大輪胎品牌都有自己的低滾阻輪胎,不但裝備新能源車型,也在普通車輛上廣泛配備。
綜合起來看,傳統汽車技術依然具備提升的空間,而且還有技術成熟度、成本方面的優勢,這也是汽車廠商依然把重點放在這方面的原因。
■ 混合動力依然是目前最實際的節能選擇
除開傳統的內燃機之外,目前最實際的節能選擇就是混合動力技術,它的優勢是可以綜合內燃機和電動機的理想運行區間,更大幅度節省燃料,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相對成熟。另外,混合動力包括插電式車型可以擺脫充電設備的限制,只使用燃料,這樣使用起來更為靈活。
?。?)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成熟,節油效果顯著
在普通混合動力車型中,最經典的就是普銳斯,它也是豐田家族混動車型的代表--后者的混動技術在目前還是獨步天下。除開專門的混動車型之外,很多主打內燃機的車型也有混動版本,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插電式混動技術--可以只充電行駛
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相比普通混動系統主要是加大了電池容量和電機功率,并具備外界充電能力,這樣就能實現較長距離和高速純電驅動,這樣理論上它可以只靠充電來行駛。同時相比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輛又能用內燃機驅動,避免了沒有充電設施的窘境。
■ 純電動汽車
電動車實際上比內燃機汽車的歷史還長,但是由于電池的關系,至今未能普及。但只要電池問題得到本質解決,電動車依然代表著未來汽車的方向。
(1)電池的性能不斷提升,成本同步降低
限于目前的理論和技術,電動車電池的儲能密度盡管不斷提升,但是依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各個廠商也在電池本身、電源管理系統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既提高電池容量,又提高用電效率。
(2)基礎充電設施有待完善
除開電池的問題,如何充電也是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影響因素(當然這兩個原因也是相互影響的)。即便是在歐美,用于電動車的充電設施還是顯得不夠多,而在國內絕大多數地區,這一問題同樣存在,讓有購買電動車想法的消費者猶豫再三。
(3)燃料電池已經商業化
在傳統化學電池之外,燃料電池也是電動車的技術路徑之一。不過此前由于價格昂貴、穩定性差,一直未能實現商業化生產,而作為新能源技術的領軍者,豐田終于推出了量產的燃料電池車型,并推向市場。
結語
在太空技術還不能讓大家脫離地球,同時又不能扔掉汽車的情況下,我們想讓人類多用幾年汽車,只能依靠這些節能技術--同時它們也對環境有著更好的保護,這也是保護人類自己。對于這些技術,我們也會進行更多實際的體驗,同時即將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也會有相關的報道,敬請關注。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