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是醫(y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在現代醫(yī)院建設中,放射科是一個集檢查、診斷、治療于一體的科室,臨床各科許多疾病都須通過放射科設備檢查達到明確診斷和輔助診斷。放射診斷的方法是醫(yī)學影像分析。
放射科的醫(yī)生的職責主要進行普通X線片、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CT)、與磁共振成像(MRI)等醫(yī)學影像工作,為臨床醫(yī)生提供診斷支持。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CT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特點,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檢查。
DR,即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tǒng)
DR指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的一種新技術,即采非晶硅平板探測器把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并由計算機重建圖像及進行一系列的圖像后處理。DR系統(tǒng)主要包括X線發(fā)生裝置、直接轉換平板探測器、系統(tǒng)控制器、影像監(jiān)示器、影像處理工作站等幾部分組成。
磁共振是醫(y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紅外線及長波。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穿過,這是磁共振應用于臨床的基本條件之一。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是一種新的X線成像系統(tǒng),是常規(guī)血管造影術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DSA處理的圖像,使血管的影像更為清晰,在進行介入手術時更為安全。
醫(yī)院放射科有哪些耗材呢?
放射科耗材主要分為器械配件及防護器材,我們選擇用表格呈獻給大家。
(點擊圖片觀看更清晰)
關于放射科設備一些縮寫詞的解釋
中文名稱 | 簡稱 | 英文名稱 |
計算機X線攝影 | CR | Computed Radiography |
數字式X 線攝影 | DR | Digital Radiography |
直接數字X 線攝影 | DDR |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
計算機體層攝影 | CT | Computed Tomography |
磁共振成像 | MRI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
超聲成像 | USG | Ultrasonography |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 DSA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正電子發(fā)射體層成像 | PET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體層成像 | SPECT | Singl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醫(y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準 | DICOM |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
醫(yī)學圖像存檔與通訊系統(tǒng) | PACS |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醫(yī)院超聲科都有哪些設備? |
醫(yī)院的超聲科是做什么的?
超聲科:醫(yī)院醫(yī)療科室之一,開展超聲(二維超聲、多普勒超聲、介入超聲、三維超聲、造影)診斷與治療。
超聲科擁有先進的超聲設備和完備的PACSS和HIS網絡系統(tǒng),全部采用工作站和激光彩色打印機輸出圖文報告,共擁有超聲設備14臺:其中高檔腹部超聲設備4臺,高檔心臟超聲設備2臺,科室分心臟和腹部兩個部分,開展的主要業(yè)務領域包括心臟、胎兒心臟、腹部、婦產、小器官、血管的超聲診斷和介入性超聲。
彩超簡單的說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說說超聲頻移診斷法,即D超,此法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當聲源與接收體(即探頭和反射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時,回聲的頻率有所改變,此種頻率的變化稱之為頻移,D超包括脈沖多普勒、連續(xù)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圖像。目前,醫(yī)療領域內B超的發(fā)展方向就是彩超。
超聲醫(yī)學是聲學、醫(yī)學、光學及電子學相結合的學科。凡研究高于可聽聲頻率的聲學技術在醫(yī)學領域中的應用即超聲醫(yī)學。包括超聲診斷學、超聲治療學和生物醫(yī)學超聲工程,所以超聲醫(yī)學具有醫(yī)、理、工三結合的特點,涉及的內容廣泛,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中有很高的價值。
醫(yī)院超聲科有哪些耗材呢?
(點擊圖片觀看更清晰)
國家衛(wèi)計委:醫(yī)學影像診斷中心必備醫(yī)療器械一覽
國家衛(wèi)計委印發(fā)的《醫(y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和《醫(yī)學影像診斷中心管理規(guī)范(試行)》中明確標明,一家符合基本標準的醫(yī)學影像診斷中心應至少配備:
(一)基本設備。至少配備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tǒng)(DR)2臺、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臺、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MRI)1臺;超聲3臺,具備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心臟超聲檢查、超聲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電圖儀2臺。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心電監(jiān)護儀,職業(yè)防護物品。
(二)急救設備。每個放射檢查室都必須配備符合要求并有足夠數量的輻射防護用品及基本搶救設備, CT檢查室內必須配備心臟除顫器、簡易呼吸器、供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及相關藥品。
(三)信息化設備。具有信息報送和傳輸功能的網絡計算機等設備,配置與工作量相適應的醫(yī)生診斷工作站,具備PACS/RIS系統(tǒng)和遠程會診信息系統(tǒng)。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