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各市縣結合本地自然條件,發展不同形式的新能源。曲陽縣利用6萬多畝荒山建設光伏發電,磁縣農民在自家房頂上建設光伏電站,已經并網發電。
曲陽6萬畝荒山建光伏發電
引入大型企業,總投資超120億元,荒山租金匯集當地農民
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齊村鄉,陽光照射在十萬多塊光伏電池板上,把上萬畝荒山裝點得熠熠生輝。
據悉,曲陽縣先后與長江三峽、中電投、華電國際、英利等多家企業集團簽訂了裝機總量達12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協議,吸引總投資超120億元,利用荒山荒坡6萬多畝。
目前,總投資25億元的長江三峽項目一期、二期49.6兆瓦已實現并網發電,三期30兆瓦已開工,四期120兆瓦明年開工。總投資36億元的中電投項目,一期50兆瓦已實現并網發電,二期30兆瓦已開工。總投資36億元的英利項目,一期20兆瓦工程已經開工,二期20兆瓦也將于近期開工。總投資53億元的華電國際發電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晶龍光伏發電項目正準備簽訂合作協議。
據了解,曲陽是個“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區縣,屬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由于資源相對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石雕、建材、水泥、煤炭物流等“兩高一低”型傳統產業。
發展的難點在山,出路也在山。曲陽縣山地、丘陵面積136.64萬畝,占縣域面積的80%,未開發利用山地46.37萬畝,其中不宜耕種造林的緩坡型陽坡、半陽坡達20萬畝,這些地方寸草難生,但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非常適宜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站。
為此,曲陽縣把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主導產業,聘請專家對全縣西北部低山、丘陵進行踏勘,制定了《曲陽縣山地資源四大片區開發利用規劃》,將齊村、孝墓、靈山、黨城、莊窠、下河等6個鄉鎮列入重點區域發展光伏發電產業。
據初步統計,項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生產總值20.2億元;全部并網后,每年可上繳稅費3.24億元。光伏發電項目租用農民坡地(每畝年租金880元)和荒山(每畝年租金150元),使山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都有了固定收入。
磁縣農民光伏發電并網
年發電量1萬千瓦時,申請人數不斷上升
河北省磁縣黃沙鎮農民葉紅星日前在自家屋頂組裝的光伏太陽能板,成功并入磁縣地電,成為磁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據葉紅星介紹,他家的光伏“小電廠”建在屋頂上,占地45平方米,裝機容量為5千瓦,共22片太陽能電池板。光伏發電的電壓等級為220伏,并網容量為5000瓦。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小電廠”1天就能發電30千瓦時,年發電量約為1萬千瓦時。發出的電量在滿足家庭使用外,其余可輸送給國家電網,既環保,又增加了家庭收入。
“我家安裝了地源熱泵,還有地暖,用電量非常大,安裝了這個發電系統,就可以用自己家發的電了,省了不少電費。”談到光伏發電帶來的好處,葉紅星很高興。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磁縣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電能由光伏電池板接收太陽輻射所產生,沒有噪音污染,也沒有任何輻射和安全隱患,而且,房頂鋪上光伏電池板也有隔熱的效果,絲毫不會影響居民的生活。“系統在逆變器里面內置了‘防孤島保護裝置’,市電一旦停電發電系統會在0.02秒內自動停止工作,不再對外送電,目的也是為了保護電網安全。”
據悉,葉紅星家光伏“小電廠”成功并網后,許多農民和居民向磁縣供電公司咨詢光伏并網事宜,申請數量呈上升趨勢。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