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我們不幸骨折了,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帶上笨重的夾板或者打上厚厚的石膏,非常不方便。不過最新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利用3D打印技術,或許未來我們不需要這么辛苦。
據了解,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其附屬醫院共同研發了一種3D打印彎曲性夾板(Bend ),這種變革性的彈性夾板可以讓患者在發生近端指間關節骨折或者手指脫臼后,依然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動。
近端指間關節骨折和手指脫臼是手指損傷中常見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幾率很高,比如在接球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手指脫臼。一旦發生這些骨骼移位情況,必須立馬處理,否則會進一步引發韌帶、軟組織創傷,嚴重的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畸形。
通常情況下,醫生的處理方式是讓你帶上一個硬邦邦的手指固定板,但是Bend是可以彎曲的,像彈簧一樣,可以允許手指做出一些簡單的活動,同時又不會影響骨骼恢復。比起傳統的固定器,3D打印固定器的制作成本更低,生產周期更短。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X光片子定制不同規格的固定器,使得穿戴更為舒適,并且有利于加快恢復進程。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