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于工業機器人的印象,應該都是進入自動化工廠之后,隔著安全護欄遠遠看著機器人在生產在線運作。不過,拜科技進步所賜,輕型機器人的發展潛力也漸漸受到重視。陸續也有制造商專門開發靈活、機動性高、重量輕又安全性高的輕巧型機械手臂,甚至可以讓機器手臂與操作員肩并肩的一起工作,用以大幅降低作業空間的需求。但是工業機器人只能待在工廠里嗎?科技的應用之廣往往超脫一般大眾的想象,像是新加坡政府就將原本待在工廠里的機器手臂,移到工地里協助完成勞力密集的貼磚工作。
在新加坡,工業機器人是可以提高建筑產業施工效率的。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 (Khaw Boon Wan)就曾在博客上發表有關將機器人應用在工地里的貼磚工作,讓自動化的可能移出工廠的文章。許文遠指出,一項新的建設項目往往需要貼上4,000萬片的磁磚,貼磚工作可以說是整個建筑項目中花費最多勞動力的項目,讓貼磚工程自動化是可以讓建筑效率提升許多的。
建筑機器人的原型是由新加坡-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心(Singapore-ETH Centre,SEC)未來城市實驗室(Future Cities Laboratory,FCL)以及ROB Technologies AG的研究員共同研發出來,透過實際的試驗,發現原本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4倍之多。以實際的案例來說,當2個工人需要花2個工作天才能完成的三房式組屋,同樣的勞動力與工作天數加上4臺機器人的幫助居然可以完成4個三房式的組屋。
在整個項目過程中,貼磚工程有了機器手臂的協助,工人就可以將時間花在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像是灌漿,或是切割特殊規格、角度的磁磚。機器人自動化的概念所強調的并不是工作取代,而是工作提升。自動化可以讓繁瑣單一的工作維持一定的質量,降低人為的不確定因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工安意外的事故發生。
高靈活度為工業機器人的趨勢
機器人除了可增進工作效率、降低工安意外,以及維持工作質量外,隨著技術的演進,市場上開始出現具備高靈活度的工業機器人。現今除了像以前被固定在生產在線的大型工業機器人,輕巧型的工業機器人逐漸抬頭,除了方便移動,也可以做為協作型機器人,幫助人類執行危險、高工時、重復性高,甚至是在有毒或高溫的環境下工作,此種類的機器人有以下特點:輕巧、容易使用,并且安全。
輕巧的機器人因為具備高度靈活性,所以可根據生產線需求快速調整擺設位置,讓有季節性或短期訂單的企業可具備極具競爭力的優勢;而友善的操作接口讓用戶更容易設定排程,不需要專業人員操作與繁瑣的設定,幾乎是插上電即可使用,且程序設定容易,準備時間比以往的傳統工業型機器人短上許多,不須經過繁復的教育訓練,或具備高深的技術背景即可進行編程。
高度安全性的工業機器人在經過完整的安全風險評估后,可以在沒有柵欄的環境下與作業人員一同近距離工作,最新的安全技術可以監控機器人控關節位置以及速度、TCP位置、方位、速度、力道以及動力和電力,甚至可以在有人進入其操作范圍時降低工作速度,以保持作業人員的安全。
高度安全性的工業機器人在經過完整的安全風險評估后,可以在沒有柵欄的環境下與作業人員一同近距離工作
輕巧工業型機器人是中小型企業自動化的鑰匙
越來越多輕巧型工業機器人出現在這個時代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指標,從可被預估的投資回收期間到高度靈活度、更佳的一致性、更高的工作滿意度,以及省下更多成本,上述種種都是吸引制造商投資的絕佳要件,以維持自己在產業中的競爭力。近年來全球自動化機器人市場發展火熱,亞太地區的自動化市場更是驚人,去年已經購入將近9萬臺的機器人,比美洲和歐洲的總和還多,預期今年將突破10萬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亞太區制造業逐漸成熟,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面對高質量、低失誤以及人力成本提高等等的挑戰,這正是自動化所能解決的,在質量表現上,工業機器人可以保持穩定的輸出,是人工無法比擬的。
以往自動化的投資因金額龐大,常會讓一些中小型企業卻步,現在輕巧且小型的工業機器人可以減少企業投資的成本;簡單的操作接口不需要專家來架設機器人,意味著公司能夠減少安裝時間、增加生產速度,以及使投資最大化;安全系統讓員工可以與機器人一起工作,更增加了企業平衡自動化與人力的多元性;六軸的機械手臂讓應用更加廣泛,使自動化的范圍拓展到每個產業。在未來,全自動化的導入也許再也不是大企業的專利,輕巧工業型機器人將在各種不同的工業自動化應用領域發光發熱。
結論
傳統觀念認為,工業機器人只能在工廠內從事組裝工作,但事實上,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應用方式與工具,我們相信工業機器人的潛力無限,能應用的領域與工作環境將不再僅限于單純組裝與工廠。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