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上流傳一些說法,比如大眾一直堅持自己轉輪調節座椅靠背的方式(雖然這一點在便利性上被很多用戶吐槽)同時宣稱這是為了安全考慮,同時還有的消費者認為電動座椅不那么安全。這次我們就采訪了零部件廠商麥格納的技術人員,看看專家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Q1:“手動轉輪最安全,碰撞時最不容易發生結構崩潰”這個理論成立嗎?
A:對于普通車輛的絕大多數碰撞情況,其實沒有差別
對于這個問題,專家的原話是“手動轉輪可以理解為連續性調角器,通常結構為偏心太陽輪,在調節時始終保持解鎖狀態,同時由于和非連續性調角器鎖止時結構上的差異,在一些碰撞情況下(其是行李箱偏置撞擊靠背)時相對于非連續性調角器不容易發生意外解鎖失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理論是成立的。”看上去很難懂,好了我們一條一條來用大白話聊聊。
①轉輪和普通拉手式調節相比,結構上有一定差別
②回復中提到的那種特殊碰撞情況下,轉輪方式確實更安全
?、蹖<姨岬降奶厥馀鲎睬闆r,因為概率較低,很少作為評定車輛碰撞測試的標準項目(包括廠商自測,也只是額外做少量測試)
汽車的碰撞測試五花八門,前面提到的“偏置被追尾”也在其中,但是因為實際發生的比例不高,所以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第三方機構,都不把它作為標準或者必測項目。
編輯觀點:首先要確定的是,在同樣工藝水準下,轉輪和扳手調節靠背在多數碰撞情況下,沒有安全性上的差異;只有在特殊碰撞情況,或者工藝不良/磨損過度,扳手調節靠背會出現鎖定失效的情況,對于普通消費者,這種風險基本可以忽略——不然那些廠商早就召回八百回了——至少在海外市場沒有類似的召回(大家都懂的)。
Q2:電調座椅如何確保碰撞時候的被動安全性,這方面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A:關于碰撞時的被動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安全帶對人體的約束,座椅對人體的支撐(例如防下潛),頭枕對頭部的保護(鞭打/追尾試驗),從這些點來說,被動安全性與座椅是電動還是手動沒有直接關系。
電動座椅在鎖止方面和普通手動座椅并沒有實質區別,只是推動調節的動力源不同:
至于在碰撞時座椅的安全性測試,這方面我們就要結合安全碰撞測試,尤其是鞭打(滑車)試驗來聊這個問題了。
編輯觀點:實際上,從上面兩個問題,我們也能看出,不同座椅調節方式并不和座椅安全性直接掛鉤,關鍵還在于技術和工藝水準——就和CVT與AT哪個更耐用一樣,還在技術功底。
乘員安全約束系統如何工作:氣囊到底啥時候開?聊乘員約束系統技術
■碰撞測試中座椅倒下、安全帶不能正常固定乘員是設計還是質量的問題?
我們此前也在國內外碰撞測試中遇到了測試車輛座椅直接放倒、或者乘員從安全帶中脫離的情況,可以這么說,座椅鎖定、安全帶收緊等方面屬于座椅設計的安全要求,發生失效屬于個體質量問題——如果系設計問題,則在此前一系列的仿真模擬、零部件測試中多半就已經發現了,畢竟現在的計算機模擬輔助設計在汽車領域已經是應用廣泛且比較成熟的了,不大可能等到實車來BANG的一下才發現有設計問題。
結語:座椅、氣囊這些技術都關系到我們每一個駕乘人員的安全,而且也在不斷進步,這確實是一件好事。每一個零部件,技術路線并不是全部,品控和工藝才是關鍵所在。今后我們也會就大家關心的技術話題,與專業人士進行更多溝通,讓大家了解更多汽車技術。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