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在7月20日公開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第一句話就做出如上表述。
7月2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規劃》,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 “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其中明確規定,到2030年,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那么上述《規劃》具體究竟說了什么?以下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您做出的歸納:
戰略態勢:我國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
《規劃》指出,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件升級等整體推進,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對我國來說,我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形勢更加復雜,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同時,規劃指出,人工智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并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挑戰依然嚴峻,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將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戰略目標: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六大重點任務:形成“1+N”人工智能項目群
(一)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
包括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統籌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具體來說,
針對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部署要以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件為基礎,以提升感知識別、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人機交互能力為重點,形成開放兼容、穩定成熟的技術體系。
并重點提及了以下技術體系: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技術、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群體智能關鍵技術、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與新技術、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智能建模技術、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二)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
《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智能企業,以及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新興產業中,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新興業態,布局產業鏈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并重點提及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智能終端、物聯網基礎器件。
而在產業智能化升級中,《規劃》表示要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智能化水平。
(三)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
《規劃》提出,要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社會交往共享互信。
其中,提出了發展智能健康和養老。要求加強群體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研發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和家庭智能健康檢測監測設備,推動健康管理實現從點狀監測向連續監測、從短流程管理向長流程管理轉變。建設智能養老社區和機構,構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養老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老年人產品智能化和智能產品適老化,開發視聽輔助設備、物理輔助設備等智能家居養老設備,拓展老年人活動空間。開發面向老年人的移動社交和服務平臺、情感陪護助手,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四)加強人工智能領域軍民融合。
《規劃》提出,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軍民雙向轉化,強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對指揮決策、軍事推演、國防裝備等的有力支撐,引導國防領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
(五)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
《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以信息傳輸為核心的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基礎設施,向集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于一體的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轉變。優化升級網絡基礎設施,研發布局第五代移動通信(5G)系統,完善物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建設,提高低時延、高通量的傳輸能力。統籌利用大數據基礎設施,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為人工智能研發和廣泛應用提供海量數據支撐。
(六)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
《規劃》提出,加強整體統籌,明確任務邊界和研發重點,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現有研發布局為支撐的“1+N”人工智能項目群。
“1”是指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聚焦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的前瞻布局,包括研究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控制與決策等理論,研究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技術、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群體智能關鍵技術、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與新技術、自主無人控制技術等,開源共享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持續開展人工智能發展的預測和研判,加強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綜合影響及對策研究。
“N”是指國家相關規劃計劃中部署的人工智能研發項目,重點是加強與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的銜接,協同推進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技術突破和產品研發應用。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銜接,在“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裝備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支持人工智能軟硬件發展。加強與其他“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相互支撐,加快腦科學與類腦計算、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大數據等研究,為人工智能重大技術突破提供支撐。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