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按照《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現開展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詳情]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詳情]
德國:人工智能與工業4.0并駕齊驅—— 對話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波爾特博士
以深度學習、自我升級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有望將人類各方面智能拓展到極限,從而在各領域做到極致。[詳情]
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更新換代,汽車制造企業對于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柔性化、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要求。[詳情]
MES是一套對生產現場綜合管理的集成系統。[詳情]
新華三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和管控軟件在內的全棧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紫光云引擎公司構建工業云,實現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架構,聚合50余家行業合作伙伴 ,為全國一千余家客戶提供超過50余種IaaS服務、三大PaaS平臺服務,以及100余個SaaS應用服務助力全國超1000客戶數字化轉型。[詳情]
智能制造是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上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引起發達國家的關注和研究,美國、日本等國紛紛設立智能制造研究項目基金及實驗基地,智能制造的研究及實踐取得了長足進步。[詳情]
信息技術正以飛速的發展改變,影響著整個人類生活。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的過程。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每一次信息技術革命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生產關系發生變革,將生產方式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詳情]
在昨日舉行的2018中國(廣東)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上,南海區政府與廣東中設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共建南海工業互聯網云平臺項目協議,這是佛山唯一入選的項目。[詳情]
“很多人對工業4.0可能有誤解,認為它就是無人化生產,這實際上并不是真實的情況。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我們要實現的并不是無人的生產,而是組合性的生產。”3月30日,在由北京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主辦的“2018中德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論壇”上,“工業4.0之父”沃爾夫岡·瓦爾斯特如是說。[詳情]
能源的數字化革命為能源與區塊鏈這兩條平行線的相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在以PC作為數字入口的互聯網時代,以及智能手機作為入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浪潮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社交、購物、出行,再到支付、新零售等等。被顛覆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商家、企業和行業本身。[詳情]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下,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正逐步向清潔化轉型。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風生水起,作為解決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接入和管理問題的重要技術方案,微電網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微電網?本文借鑒日本能源政策衍變及微電網的發展,為我國建設微電網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詳情]
2018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元年,近期國家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引發了市場的投資熱情。[詳情]
3月29日,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工程院舉行。[詳情]
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落戶廣東 中國“灣區智造”新時代正式開啟
2018年3月28日,大灣區·智啟未來——廣東省智能制造創新示范園、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合作示范區啟動儀式暨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動工儀式隆重舉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