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英國公投,帶來的迷惑、困惑、疑惑恐怕不是哪個經濟學家、主流媒體可以解釋的,唯有時間可以回答一切和證明一切。但這只是在全球化的挑戰,還有更大的呢,那就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就業挑戰:機器人。[詳情]
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拉開帷幕。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再次傳遞了對中國的信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軍者。從中國自身來講,確實需要抓住眼皮子底下的這場革命帶來的機遇。[詳情]
最近我驅車路過廣東東莞的一個鎮子,在十字路口看到一個很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為定制家具智能化生產提供解決方案”。[詳情]
相比于其他行業,制藥公司采用機器人已經明顯落后于其他行業。主要原因包括:首先,采購和使用機器人的初始陳本過高;其次,制藥行業紛繁復雜,需要對機器人系統做出很精細且復雜的編程。[詳情]
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大的課題,冶金工業+互聯網是必然的。而且通過無線通訊,無線互聯網,再加上GPS定位,就組成了一個冶金互聯網。[詳情]
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丁漢教授在第三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全球海歸千人寧波峰會上的主題報告《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根據語音整理。[詳情]
核心提示: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珠海誕生了許多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30多年一個輪回。伴隨國務院日前正式公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曾經的改革“領頭羊”珠海又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詳情]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表示,NAMII(美國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的前期進展和成功保證將作為美國為其他研究所建設提供必要聯邦資金的基礎。[詳情]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簡稱IFR)最近發布的報告稱,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4.8萬臺,2014年只有22.1萬臺,同比增長12%。[詳情]
物聯網和邁進工業4.0的門檻是讓制造業用戶真正實現MES理想效果的重要條件,具體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在生產端實現設備聯機監控;也就是說,讓生產數據的反饋自動化,環節中盡量減少人因。[詳情]
在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看來,機器人產業已成為當前國內最火熱的產業之一,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機器人概念火熱的背后卻難掩高端產業低端化、核心零部件瓶頸以及機器人企業散亂小三大“痛點”。[詳情]
紅領集團從2003年開始,用了10多年的時間,投入數億資金,以3000人工廠作為試驗室,對傳統制造業升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與實踐,探索出以“酷特智能”為代表的“互聯網+工業”的新模式,為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路徑。[詳情]
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從56%降至17%。但由于工資上漲和機器人占比較低,這個國家急需自動化生產,中國仍占據全球工業機器人24.8萬臺總銷量的1/4。[詳情]
廣西汽車集團積極順應“工業4.0”戰略的新趨勢,借助互聯網技術和自動化設備的新應用,在柳東乘用車零部件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座艙智能化物流系統,使汽車集團在邁向“工業4.0”進程中又添新利器。[詳情]
現Bosch在2014年發布了一份Bosch connected manufacturing的白皮書。看了一下這篇文章,Bosch提出的幾個工業4.0的商業機會非常準確。[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