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確定了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四大細分行業,作為到2025年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詳情]
工信部部長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讀中國制造2025。[詳情]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物聯網技術與設備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滲透。一份來自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的報告認為,我們現在每天被各種媒體“洗腦”的新技術將在2025年達到某種引爆點。這份報告調查了800位科技行業高管和專家學者,受訪者分享了他們對于各個技術發展的時間線。[詳情]
12月2日,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審議由裝備工業司組織編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 這對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大喜事。長期來看,該規劃對機器人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起到指導作用。短期來看,隨著規劃出臺時間的臨近,機器人概念股受到利好將被催化,實現良好市場表現。[詳情]
近日,高通發布數據顯示,未來5年智能手機的累計出貨量將達到85億部。然而這個數據,遠遠落后于高通對智能硬件市場的判斷。根據其“數字第六感”的構想,2020年將會出現超過500億個連接設備,更是接近新增智能手機總量的6倍。[詳情]
大企業要勇敢一點,只要想清楚產品痛點,不一定要想清楚平臺戰略,可以拿單品去市場試一試,擺在用戶面前看用戶買不買單。[詳情]
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可以為用戶營造更加宜人的生活環境。為此,其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們或許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安全,安全,安全。[詳情]
近年來,智能家居隨著如海爾、美的等知名企業的涌入,成為備受關注的行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者需求并不旺盛,有企業直言,開業10年,僅做了2000套案例。11月24日,聚集了眾多國內相對成熟智能家居企業的中國國際智慧行業融合峰會在京召開。京華時報記者采訪了十數位企業老總后發現,由于缺乏規范,與消費者需求脫節、認知度低,加之費用昂貴等原因,智能家居行業形勢比較艱難,但業內認可發展潛力巨大,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轉攻中高端公寓市場,并開發基于無線的智能設備。[詳情]
公安部統計,每年因盜竊造成家庭財產損失高達人民幣1130億元,其中又因為盜竊過程遭遇屋主發現而演變為惡性傷害事件更不計其數,竊賊幾乎全部是由門窗進入實施犯罪活動,從門或窗入侵的案件大致各占一半。[詳情]
感謝自己,就送給自己一套GKB智能家居吧!享受生活從擁有自己的一個溫暖的家開始。通過 GKB智能家居系統,下班提前讓暖氣打開,暖融融的房子等著你回家,讓你告別冷冰冰的無人情味的氣氛。就算加班回家晚了,也可以在回家路上用手機打開一盞暖黃的燈等著自己。[詳情]
在經過了近20年的探索期之后,中國的智能家居行業迎來新發展。一方面,廠商紛紛推出智能家居新品,并展開跨界合作;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對于智能家居產品的接受度也在提升,購買意愿日漸強烈。[詳情]
工業制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在“互聯網+”時代,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基于互聯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驅動制造業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互聯網+”協同制造強調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及理念,促使制造企業、用戶、智能設備、全球設計資源以及全產業全價值鏈之間的互聯互通與高效協同。[詳情]
聚焦物聯網3.0商機,華云數據攜手Intel發布物聯網PASS+云平臺
“小數據到大數據,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郁珉說,小數據隨處可見,進入互聯網+時代,小數據的增長將以萬計數。從小數據過渡到大數據,需要解決互聯互通、可管理性、智能、安全性等關鍵要素,這就需要云平臺。[詳情]
云計算服務與工業結合,在業內有個專有名詞——“工業云”。在筆者的理解里,工業云其實是幾年前提得比較多的軟件公共服務平臺的延伸,都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的軟件服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