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與國外領先水平相差十余年甚至更多、在追趕巨頭時遭遇生態壁壘等諸多阻礙的傳統芯片行業, AI芯片行業顯然并無“輸在起跑線”的壓力,在這一全新的賽道上,中國有機會逆風翻盤。[詳情]
近日,據IC Insights的數據預測,2018年NAND Flash行業的資本支出(CAPEX)將比預期產量增加40%以上,從2017年的22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310億美元,屬于近8年來的最大增幅。[詳情]
據韓國“Newspim”新聞網報道,LG Display早已與蘋果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LGD將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向蘋果公司出售LCD和OLED面板,以便其生產下一代iPhone設備。[詳情]
華為的“達芬奇計劃”曝光,該計劃是開發用于數據中心的AI芯片,以挑戰當下在AI芯片市場占據龍頭地位的NVIDIA,那么對于華為來說它加入AI芯片大戰有多少勝算呢?[詳情]
隨著5G時代來臨,由于新一代的通訊技術對數據采集和云端大數據處理要求更高,5G通信頻率也更高,因此5G市場下的智能終端產品中各個智能部件的性能、抗干擾的要求將會提高。[詳情]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服務于全球電子應用領域的半導體行業領導者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導體),近日推出了一款汽車級6軸慣性傳感器ASM330LHH,可應用于先進車輛導航和遠程信息處理應用中的超高分辨率運動跟蹤。[詳情]
傳感器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給傳感器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詳情]
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基于物聯網的技術也在蓬勃進步。而今,萬物互聯概念的不斷推廣,也促使著物聯網卡這一需求的日益增長。[詳情]
逆向開發,快速學習,后來居上的確是國內目前的很多優勢產業在最近幾十年走過的路子。但是,這個方法未必適用于芯片、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領域。[詳情]
近日,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航空航天材料增材制造委員會(AMS-AM)發布了首套行業增材制造材料與工藝標準,包括4項具體標準,主要涉及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詳情]
6月份,取代40W白熾燈的LED燈泡零售均價微幅下滑0.1%至6.3美元;取代60W白熾燈的LED燈泡零售均價小幅下降0.6%至7.5美元。[詳情]
據悉,LED汽車照明模塊制造商Laster Tech日前宣布,將很快開始擴大其位于中國武漢工廠的產能,以滿足現有和新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詳情]
智能化的傳感與測量為制造系統提供日益豐富的數據信息,高效的工業通信和云技術為數據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詳情]
據外媒報道,嶺緯科技有限公司(Neuvition, Inc.)于近日發布首版480線高清視頻激光雷達Titan M1,該款半固態激光雷達的的分辨率為480條垂直線(vertical lines),各條垂直線的最多可含1280像素(分辨率為1280 x 480),這是當前商業市場上分辨率極高的一款激光雷達產品,其數據速率高達150萬點/秒,可多次回波(multiple returns),最大測距為200米。[詳情]
指紋識別在實現了屏下指紋技術的突破之后,當下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日,韓國科學家研究出了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可大幅提高指紋識別的靈敏度和傳導度,幾乎可以做到全屏幕指紋識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