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智聯時代,網關如同智能世界的神經中樞,掌控著億萬設備連接的命脈。在近日舉行的開源鴻蒙年中技術盛會上,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操作系統團隊負責人、Gateway SIG(網關特別興趣小組)技術負責人周鵬,代表50余家SIG伙伴接過社區授牌,這標志著Gateway SIG作為OpenHarmony社區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進入標準化運作的新階段。[詳情]
6月30日,百度正式開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涵蓋47B、3B激活參數的混合專家(MoE)模型,與0.3B參數的稠密型模型等10款模型,并實現預訓練權重和推理代碼的完全開源。目前,文心大模型4.5開源系列已可在飛槳星河社區、HuggingFace等平臺下載部署使用,同時開源模型API服務也可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使用。早在今年2月,百度就已預告了文心大模型4.5系列的推出計劃,并明確將于6月30日起正式開源。[詳情]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計算CEO張平安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表示,盤古大模型5.5正式發布,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CV)、多模態、預測、科學計算五大基礎模型全面升級。同時,基于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全面上線,為大模型應用提供澎湃算力。[詳情]
芬蘭奧盧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與瑞典中部大學聯合研發出一款名為“沉浸”的增強現實(AR)應用程序,可在無指導人員在場的情況下,輔助用戶獨立完成諸如電腦維修等需專業知識的任務。[詳情]
德州儀器模擬設計 | 實現隔離式 USB 2.0 On-The-Go 端口
USB 作為工業系統中用于人機交互、診斷、固件下載、外設連接和數據記錄的接口正變得越來越流行。鑒于工業領域存在噪聲和惡劣瞬變,以及為了確保電氣安全,系統設計人員更喜歡對 USB 端口進行隔離。擁有一個可以連接到主機(例如筆記本電腦)或外設(例如 USB 驅動器)的 USB 端口,而不是擁有分別用于主機連接和外設連接的端口增加了靈活性并降低了成本。[詳情]
納芯微高壓半橋驅動NSD2622N:為E-mode GaN量身打造高可靠性、高集成度方案
納芯微發布專為增強型GaN設計的高壓半橋驅動芯片NSD2622N,該芯片集成正負壓穩壓電路,支持自舉供電,具備高dv/dt抗擾能力和強驅動能力,可以顯著簡化GaN驅動電路設計,提升系統可靠性并降低系統成本。[詳情]
美光為 Motorola 最新款 Razr 60 Ultra 注入 AI 創新動能 基于美光 LPDDR5X 內存和 UFS 4.0 存儲解決方案,合力打造 Motorola 功能強大的翻蓋手機
最新動態:美光科技今日(5 月 27 日)宣布,Motorola 最新功能強大的翻蓋手機 Motorola Razr 60 Ultra 采用美光高性能、高能效的 LPDDR5X 內存以及先進的 UFS 4.0 解決方案。該款智能手機搭載 Motorola 基于大型語言模型的 AI 功能 Moto AI,美光的 LPDDR5X 和 UFS 解決方案為其提供了所需的容量、能效、速率和性能。[詳情]
2025年5月,摩根士丹利發布《中國人工智能:馬上蘇醒的巨人》報告,深入分析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與發展潛力。報告指出,中國正通過自上而下的策略,構建涵蓋基礎設施、數據、人才和創新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詳情]
本文屬于德州儀器“電源設計小貼士”系列技術文章,將主要討論服務器電源設計中的五大趨勢:功率預算、冗余、效率、工作溫度以及通信和控制,并分析預測服務器 PSU 的未來發展趨勢。[詳情]
運算放大器電路中常見的問題之一是穩定性。本文將解答有關穩定性的三個重要問題:您需要多大的相位裕度才能實現可靠的設計?如何補償不穩定的電路?對于穩定性問題,有哪些直接替代式解決方案?[詳情]
根據最新數據,全球端側AI設備市場規模已超過6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22%。預計到2030年,更將超過1500億美元。[詳情]
北京大學:2025年DeepSeek系列報告-DeepSeek與AIGC應用
主要介紹DeepSeek-R1模型和AIGC的相關知識,幫助了解并應用這些技術[詳情]
近日,為了完善半導體自動化解決方案中的實時派工及調度能力,格創東智正式收購新制科技RTD實時派工系統(Real Time Dispatching,以下簡稱“RTD”)及其低代碼平臺,持續升級半導體自動化解決方案,加強技術布局,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詳情]
TI全新Sitara? AM2x系列重新定義MCU,處理能力相比現有器件提高10倍
TI Sitara? AM2x MCU將處理器級的計算性能與MCU的簡易設計合二為一,幫助工程師實現實時控制、智能分析和網絡應用[詳情]
繼全國首條8英寸MEMS研發中試線落地上海嘉定工業區后,近日,由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建設的國內首條12英寸先進傳感器研發中試線,也在嘉定成功通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