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掃可以看到,在病變的上部(圖3),存在皮層的增厚和硬化。皮質外周,有一個無定形礦化具有分葉形狀的軟組織成分,這種成分與四頭肌的軟組織被一層脂肪組織分開; [詳情]
方醫生和他的團隊開發一款名為visoScope的智能眼底掃描機,連接至iPhone,這款設備就會將手機轉換為一臺視網膜掃描機,oDocs還發布了一款名為visoClip智能手機裂隙燈顯微鏡。 [詳情]
熱塑性塑料技術的領導司(SABIC)日前與中國領先的塑料注射成型企業上海升廣合作,成功采用SABIC的NORYL和LEXAN結構發泡解決方案取代了大型醫療器械中的金屬部件。 [詳情]
互聯網醫療發展進入第七個年頭,市場規模早已突破200億大關。從最初爭奪流量的互聯網打法,到逐漸回歸醫療本質,向促進醫療服務改善方向前進,互聯網+醫療正在日漸成熟。2018年,針對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痛點”,互聯網醫療企業紛紛從“賦能基層”中嗅出發展機遇,轉向走基層路線。但如何賦能基層,更加清晰地理順其中的商業模式,仍有待觀察。[詳情]
包裝可謂無處不在,據統計,我國二次包裝的企業不少于800萬家,這些企業分布在各個地區各個行業,其中又以制藥、食品及飲料等行業使用包裝的頻率最高。這些行業由于面對龐大的消費群體,其產量是非常驚人的。隨著消費者對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生產線自動化程度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人工檢測方式逐步被機器視覺檢測取代。[詳情]
3D金屬打印人工髖關節系統使用先進的電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術(Electron Beam Melting,EBM)制造,表面為三維空間網孔結構,和人體的松質骨骨小梁極為相似。 [詳情]
新技術能夠觀察到器官活體的樣子,血液在流動、神經在放電、腫瘤在生長。研究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詳情]
一種實驗藥物能夠使小鼠在跑步機上跑270分鐘才筋疲力盡,而沒有服用這種藥物的小鼠只能堅持160分鐘就達到身體極限,這個發現使運動藥丸成為可能。 [詳情]
有研究直接說明了CRISPR/Cas9存在嚴重的脫靶性,即該技術可以發生非特異性切割,引起基因組非靶向位點的突變,這樣會造成研究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研究工作的大量增加。 [詳情]
疾病診斷、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三大問題解決的根本在于基層源頭的控制。因此,快速準確的現場即時檢測方法已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 [詳情]
2017年,醫藥工業大力實施健康中國2030戰略,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運行態勢明顯向好,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高速增長,在工業各行業中繼續發揮著領跑作用。展望2018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發達經濟體醫藥市場增速回升,新興經濟體醫藥市場需求強勁,國內健康消費升級及多項政策紅利不斷,我國醫藥工業仍將保持較高速發展態勢。[詳情]
中藥材機械化設備研制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針對枸杞等果實類藥材,日本研制出了光敏機械手,可以辨認出成熟果實,但研發成本極高,農民根本承擔不起,難以推廣。而國內最新研發的當歸采收設備,自動化程度高,但是普通藥農也是無力承擔費用。[詳情]
在無菌制造中,生產線上使用在線智能傳感器的PAT將與車間,實驗室和云端相連。運營商將使用平板電腦審查標準操作程序(SOP),分析實時數據并輸入觀察結果。管理和質量保證人員可以通過在線視頻會議與車間進行溝通。關于產品和包裝的移動機器人和RFID信息將被送到云端,云端將實時發送反饋。[詳情]
尤其是在生產制造領域,大部分停留在機械化階段,“全國大部門中藥生產線還處于工業2.0水平,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達到工業3.0或4.0水平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還很少。”張伯禮認為。[詳情]
機器人醫生為你看病、做手術不是科幻片,而是紀錄片。科技部部長萬鋼3月10日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時表示,我國科技人員研發的手術機器人,醫療設備進入了高端醫院,在基層醫療機構應用了130萬臺的各類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服務人群達到4.5億。如今,人工智能變革正滲透到醫療領域,重要突破不斷涌現,智慧醫療開始改變大眾的就醫模式。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