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這種路面的全稱是承載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層是類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數高于傳統瀝青路面,保證輪胎不打滑的同時,還擁有較高的透光率,可以讓陽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陽能電池把光能轉換成電能,實時輸送上電網,就好像一個巨大的充電寶。[詳情]
近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電氣”)制造的國內首套M701F5重型燃氣輪機(簡稱“F5重型燃機”)在華能北京熱電廠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行,成功投入商業運行。由東方電氣負責主設備供貨的華能北京熱電廠三期工程是北京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和北京東南供熱中心的核心工程,肩負著煤機替代、節能減排,為千家萬戶提供源源不斷綠色電力,打造碧水藍天的重任。[詳情]
日前,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神馬電力”)研發的復合絕緣子成功應用于錫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泰州換流站交流場1100千伏濾波器組柱式斷路器上。該換流站交流場建成投運,標志著我國1100千伏柱式斷路器用復合絕緣子研發圓滿成功,也標志著我國特高壓用復合絕緣子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詳情]
作為世界核電大國,一直以來,國內的大型乏燃料運輸容器主要依賴進口。但現在,中國將打破國外在這方面的壟斷。 12月20日晚間,中核集團公布的一則消息透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核集團科技專項“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研制”項目中原型樣機通過驗收,并具備了批量化生產能力。此舉標志著中核集團成功自主研制了大型乏燃料運輸容器,填補了國內空白,對中國乏燃料運輸具有里程碑意義。[詳情]
生物質能是唯一可轉化成多種能源產品的新能源,通過處理廢棄物直接改善環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以其綜合效益明顯的特點備受矚目。 環顧全球,生物質能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詳情]
繼先后研發完成世界最大容量126萬千瓦全速汽輪發電機、世界首臺66萬千瓦級雙水內冷發電機和300兆乏級新型調相機三個重大產品后,上海電氣電站集團(簡稱“上海電氣”)于12月14日隆重舉行今年第四個重量級產品———世界首臺50萬千瓦級水氫冷燃機發電機發運儀式。[詳情]
12月9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制造的“華龍一號”首臺(福清5號機)首根核電低壓轉子完成了高速動平衡試驗,標志著“華龍一號”核電低壓轉子研制成功,這是繼今年6月“華龍一號”首根核電高中壓轉子高速動平衡試驗后的又一里程碑節點。[詳情]
核燃料市場處于技術創新的最前沿。介紹了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如何通過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投資項目提高核燃料的經濟性,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隨著全球主要核燃料生產商都在試圖擴大其傳統市場份額,全球核燃料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想被競爭對手所淘汰的話,這些生產商必須保持核燃料的先進性,并且不斷引進新模式。[詳情]
作為我國大力推廣的第四代核電堆型,高溫氣冷堆技術近年來穩步發展。特別是全球首座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兩臺反應堆壓力容器吊裝就位,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與此同時,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也在加快產業化步伐。10月16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顧軍在“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上表示,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已取得良好進展。[詳情]
“中國已成為全球石墨烯商業化發展的龍頭,面向工業界的石墨烯發展基本都在中國。就全球態勢來看,產業領先在中國,研發領先在歐洲。”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在9月24日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如此定調中國石墨烯產業。[詳情]
近期發生的勒索軟件事件有力地說明了我們的信息和數據在網絡攻擊面前是多么地不堪一擊。然而,面臨安全風險的并不只是我們的信息,威脅已經延伸到了實體的電力網絡世界。實際上,今天的電網在遇到網絡攻擊時非常脆弱。例如2015年烏克蘭電網遭到網絡攻擊而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23萬人因此受到影響,此外,全球各地所使用的智能電表在設計上先天具有不安全性。隨著預計數以十億計的聯網用能設備或將在未來十年中接入電網,電網在網絡攻擊下將變得更為脆弱。[詳情]
據nation.com.pk網站8月23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使等離子體的溫度和密度達到產生聚變能的條件。在實驗中,新等離子體可以將痕量離子能量提高到兆電子伏能量,比以前獲得的能量高一個數量級。[詳情]
近年來,日本致力于開發再生能源,積極開發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有機物來產生電力的“微生物燃料電池”。[詳情]
對于裝機容量只有11萬千瓦的華能匯流河電廠來說,9月23日很是特殊。這一天,來自全國的200多名火電行業專家和企業高管匯聚于此,見證一項新技術即將給火電行業帶來的變革。[詳情]
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一家企業12日宣布一項無線電力傳輸技術試驗取得成功,即在不通過電纜的情況下,以微波的形式將電力輸送到500米以外的地方。[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