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環保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工業環保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且已經出現啟動跡象。據測算,工業水處理、工業固廢、工業節能及能源服務、工業監測等領域市場空間將達到萬億元規模。[詳情]
2017年12月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從試點到啟動再到正式落地,碳市場已邁出實質步伐。隨著碳市場日漸成熟,業內認為構建碳價機制不可忽視。[詳情]
2018年1月31日,環境保護部召開18年首季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提到,我國已在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了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且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地方建設的省市、縣監測點位近4000個,中國已然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詳情]
影響光伏系統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工程設計(這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多專業結合的工作)、主要部件的質量及匹配(光伏組件、控制逆變器、支架或跟蹤器、變壓及傳輸系統等) 、工程的施工、系統的運行管理。 [詳情]
從2015年到2017年,環保并購越發穩定,每年交易額都在400億元左右。2017年環保產業共發生86起并購,涉及金額385億元。[詳情]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我國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等綠色制造產業正加快發展。2017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預計達到5.8萬億元,風電、光伏技術裝備發展迅速,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2.7億千瓦,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70萬輛,綠色低碳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詳情]
2018年1月24日,世界領先的水技術公司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2017年賽萊默中國業務營收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水處理業務營收增長達65%。此外,智慧水務業務在2017年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詳情]
不可否認,工業園區建設集中的污水處理廠有諸多優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要求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區域的水污染。[詳情]
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詳情]
2018新年伊始,利好政策密集落地,隨著環保督察常態化、各領域環境治理精細化,環保產業投資機遇明朗。其中,環保裝備產業將在“質”和“量”上均有突破,未來前景可期。[詳情]
環境是個資源庫,用什么資源合適,怎么用,用多少,這些都是值得關心的問題。那么,如此龐大的數據該如何進行管理呢?大數據來了,環保事業開始架構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無縫監測網絡,時刻準備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詳情]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75-2017)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監測體系又得以進一步完善。[詳情]
今天貴州要采購PM2.5手工采樣器,明天海南要采購全自動紅外分光測油儀,市場對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的需求似乎從未停止。當然,在造就一批又一批相關環保企業崛起的同時,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詳情]
2017年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深刻彰顯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帶動了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詳情]
在政策不斷加碼的形勢下,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迎來難得發展良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質量的逐步惡化和相關行業排放標準不斷加嚴,環保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