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快速推進,特別是現代互聯網技術對水務行業的滲透及發展,水務行業以其具有的巨大的市場規模、穩定的投資收益帶來的良好投資回報,將成2018年我國發展最快和最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之一。[詳情]
東方園林聯合中標20億高唐縣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PPP 項目
2月5日,從巨潮資訊網獲悉,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牽頭人與北京東方利禾景觀設計有限公司、中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標高唐縣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PPP 項目,項目總投資:200,195 萬元。[詳情]
李干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詳情]
與此同時,智慧產業快速發展,具備濃厚“云”色彩的環保設備在環境治理應用體系中獎更有優勢,智能化、數據化應用將會引領智慧環保。在產品更新換代方面,環保裝備企業將在未來發展中共同推動質量迭代,消費者對于環保裝備更新年限的意識增強,將進一步帶動消費升級。[詳情]
地方政府債務是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推出的經濟振興計劃的產物,主要集中在省以下政府層級,PPP模式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地方政府保持和擴大公共品投資的財政創新手段,自2014年以來在全國得到大力推廣。[詳情]
中央財政支持各地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中,不再存在“撒胡椒面”“吃大鍋飯”的現象。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采取按因素法切塊方式分配的辦法,對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江西、浙江、重慶3個省市給予了獎勵。[詳情]
2018開年之際,1月份水務市場迎來了開門紅。據不完全統計,本月21家環保上市企業共入手42大水務項目,累計金額達350.48億,勢如猛虎。[詳情]
在市政環保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工業環保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且已經出現啟動跡象。據測算,工業水處理、工業固廢、工業節能及能源服務、工業監測等領域市場空間將達到萬億元規模。[詳情]
2017年12月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從試點到啟動再到正式落地,碳市場已邁出實質步伐。隨著碳市場日漸成熟,業內認為構建碳價機制不可忽視。[詳情]
2018年1月31日,環境保護部召開18年首季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提到,我國已在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了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且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地方建設的省市、縣監測點位近4000個,中國已然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詳情]
從2015年到2017年,環保并購越發穩定,每年交易額都在400億元左右。2017年環保產業共發生86起并購,涉及金額385億元。[詳情]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我國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等綠色制造產業正加快發展。2017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預計達到5.8萬億元,風電、光伏技術裝備發展迅速,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2.7億千瓦,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70萬輛,綠色低碳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詳情]
不可否認,工業園區建設集中的污水處理廠有諸多優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要求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區域的水污染。[詳情]
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詳情]
2018新年伊始,利好政策密集落地,隨著環保督察常態化、各領域環境治理精細化,環保產業投資機遇明朗。其中,環保裝備產業將在“質”和“量”上均有突破,未來前景可期。[詳情]